怀来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行风叩问未来驻马店广视网 [复制链接]

1#

视频制作:河北日报记者龚正龙

百年考古,初心如磐。上世纪二十年代,当仰韶村、周口店、殷墟等遗址首启发掘时,在河北省冀西北泥河湾,一批古生物化石横空出世,震惊中外。百年来,在这处可媲美东非奥杜韦峡谷的地方,几代人筚路蓝缕,取得诸多重要考古发现——

泥河湾,成为世界著名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发现世界闻名的第四纪标准地层和早更新世动物群,特别是发现的近万年以来数量巨大、分布集中、文化序列连续的古人类文化遗存,使之成为研究东亚地区古人类起源、演化和生存适应的关键地区。这些考古发现和成果,延伸了人类轴线、丰富了内涵、活化了场景,为寻觅、破译和阐释中国人类起源与演化作出独特贡献,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百年考古,风华正茂。日前,“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发现百年”系列活动,在张家口阳原举行。流云之下,厚土之上,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的中国旧石器考古领域最权威的专家学者们,深情回顾泥河湾百年发现历程,系统概括泥河湾考古巨大成就,科学描绘泥河湾考古的未来蓝图。

泥河湾研究中心。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聚焦人类起源与演化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抵达小长梁遗址,是在一个颇为冷峭的清晨。小长梁,名字已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中国历史青铜甬道第一阶上。驻足山巅,临壑眺望,天地一片苍茫。

苏格拉底千年之问,引领无数人仰望星空、俯视大地。人类文明进程艰辛曲折,未解之谜很多,如何去研究和破解这些谜团,关乎对文明的丰富、完善和阐释。进程的前端是源头,关于史前文明等起源问题,更须通过科学考古去一步步实证。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第一篇章,它起始于人类诞生之日,终止于距今一万年前后。这一漫长阶段占人类历史99.9%以上。“多年来,史前文明领域,河北考古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果,关键正在于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泥河湾。”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说,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

考古,就是在星空之下,攫取大地遗珍。

——距今万年的马圈沟遗址、距今万年的小长梁遗址、距今万年的东谷坨遗址、距今79万年的马梁遗址、距今30多万年的山兑遗址群、距今20万—16万年的侯家窑遗址、距今8.6万年的板井子遗址、距今4.5万年的西白马营遗址、距今1.6万—1万年的虎头梁遗址群……

“泥河湾遗址群没有大的年代断层,迄今共发现含有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的遗址三百余处,出土数十万件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构建起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近乎完整的文化序列。”河北省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谢飞说,泥河湾是除了非洲之外,全世界最完整连续记录人类演化进程的区域,演化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多万年前,这是通过我们的考古对整个人类起源的一个重要贡献。

整个“十三五”时期,泥河湾考古中新登记旧石器时代遗址近处,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数量增加至多处,部分重要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填补了相关区域、不同时间段的文化空白,进一步充实完善着文化序列。

——马圈沟剖面,距今万年至万年间确认古人类遗存的文化层16个;马梁—后沟剖面确认距今80万年前后至30多万年间古人类遗存的文化层至少9个,补充了中更新世古人类文化遗存资料;怀来、蔚县盆地发现了一定数量遗址,填补了旧石器时代文化空白……

伴随新发现而来的,是新材料新技术带来的认知突破。“近年,很多考古对象,均为以往发掘的、在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中具有重要价值的遗址,但由于发掘较早、认识不全面,存在某些争议或材料缺陷,我们通过新的考古发掘,补充完善相关资料,取得了新认识,理顺了泥河湾盆地内旧石器时代遗存的相互关系。”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说,比如侯家窑遗址确认文化遗物并非出自以往认为的泥河湾层,而是出自梨益沟第三级阶地。马鞍山遗址经过更精致的地层划分和详细的碳十四、光释光测年,积累了丰富的年代数据,对盆地内楔形细石核技术的起源、北方地区农业起源等研究具有重要推动。

“荒野苦寒,风餐露宿,但泥河湾考古始终坚持高标准、精细化、统筹推进。”谢飞告诉记者,泥河湾盆地不是一个独立的辖区,古人类活动也不仅限于泥河湾盆地内,了解周围地区古人类遗存状况对更好认识泥河湾盆地古人类的出现、扩散以及相互之间的技术交流、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河北旧石器考古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就是因为坚持高标准、前瞻性,泥河湾考古是一步一个脚印去寻踪人类印记。

须臾,日出雾散。自遗址群远眺出去,天地交接处绿意葱葱,玉带般的桑干河光芒闪耀,蜿蜒流淌。冰河期以来,泥河湾到底有没有远古人类生存与繁衍,是科学家们自进入泥河湾科学考察首先思索的问题。在泥河湾找到古人类的踪迹,揭开人类起源的神秘面纱,是百年梦想。但科学需要实证,百年来,泥河湾发现的百万年近乎完整的文化序列始终在支持着人类起源的“多地区连续进化理论”。

“做考古工作,必须沉下心来。我们虽然还没有发现古人类化石,但我们发现了古人类留下的遗物,能说这里没有人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说,要继续秉持高标准的科学研究态度,即使没有找到人类自身,也要把他们存在的不可否认的证据找出来。

“百年成果来之不易,未来前景广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寄予厚望,泥河湾一定要继续坚持科学研究的目的,有明确的科学研究目标和详细可行的规划,不能急于求成;要始终贯彻多学科综合研究,坚持最小面积发掘,最大信息量提取……在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考古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形势下,应立足新时代,承担新使命,聚焦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打造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

马梁遗址发现草原猛犸象臼齿。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建设国际性古人类学研究基地

“泥河湾盆地,积攒了人类进化史的主要篇章……”

日前,在“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发现百年暨河北省泥河湾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JohnW.OLSEN(欧阳志山),通过视频祝福泥河湾考古工作,并对泥河湾在旧石器研究领域的世界地位给予赞誉。这一天,多年来为泥河湾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六位中外科学家获颁特聘证书。

这其中,有河北省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谢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日祥,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还有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屠尼克、凯西石克,以及欧阳志山。

“科学无国界!”现场一位白发苍苍的嘉宾告诉记者,对于百万年的人类演化史来说,泥河湾考古如白驹过隙。但就是这短短百年,之于人类演化的研究却极其珍贵。可以说,正是得益于中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才让泥河湾日渐清晰丰盈,获得“东方人类的故乡”的美誉。

这是一种神奇的缘分——

泥河湾,原本是阳原县东部桑干河畔一个小山村的名字。年,泥河湾村天主教堂神甫文森特在住所附近发现一批古动物化石,汇报并答应交给法国古生物学家、神甫桑志华研究,作为即将建成的天津北疆博物院展品,引起西方学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