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 [复制链接]

1#

公元9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举兵叛变,向契丹借兵求援,同年11月,认契丹主做干爹,自称“儿皇帝”建立后晋,并在98年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从此,只要北宋跟大辽一打败仗,回来就要痛骂石敬瑭,恨不能对其掘坟鞭尸。燕云十六州几乎成了北宋的执念。

一、那么燕云十六州是哪里?

幽云十六州位于大宋的北方地区,位于长城以内,自古属于中原王朝。这个州是隋唐后期时的一个概念,州也就是相当于市级的行政单位。十六州顾名思义就是十六个地方,分别是即北京的幽州,顺州,儒州,檀州,天津的蓟州,河北的涿州,瀛州,莫州,妫州,新州,武州,蔚州,山西的应州,寰州,朔州及云州。

幽云二字要拆开来,幽州也称燕州,是现在的北京,而云州代表的是大同,这十六个地方便是以这两地为中心圈出来的要地。

1.幽州,指的就是北京市区。

2.顺州,指的是北京顺义县。

.儒州,指的是北京延庆城区。

4.檀州,指的是北京密云区。

5.蓟州,指的就是天津蓟县。

6.涿州,是河北省保定市下辖的涿州市。

7.瀛州,指的是河北河间市。

8.鄚州,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境内。

9.新州,指的是河北涿鹿县。后唐同光年间设立。

10.妫州,怀来县东南地区。

11.武州,指的是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唐昭宗时期设立。

12.蔚州,是河北省蔚县。

1.应州,指的是山西省朔州市应县。

14.寰州,指的是山西省朔州市东部地区。

15.朔州,指的就是山西省朔州市。

16.云州,指的是山西省大同市。

二、幽云十六州既然自古就是中原地界,那么在北宋之前的时期,到底经历什么,才会落入他人之手呢?

在争夺幽州的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人物不得不提,一个是大辽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一个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开国皇帝李存勖。

李存勖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为沙陀酋长。因为其祖父镇压兵变有功,唐朝皇帝特意准许其入宗室族谱,赐他们国姓为李。李存勖父亲李克用被封为河东节度使,驻节太原,建立河东割据势力,此时梁王朱温盘踞宣武镇,其心昭然若揭。

李克用与朱温为争夺中原霸权,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梁晋争霸战争。

李存勖胆识过人又有深谋之智,在他11岁的时候就随父亲出征平叛。首战告捷授为检校司空,遥领隰州刺史,后改领汾州、晋州。

公元年,朱温势力逐步扩张,开始攻打幽州镇下。而这耶律阿保机也率先攻打刘仁恭。朱温见耶律阿保机实力雄厚,便命人送去书币和衣带一番示好,希望二人可以达成战略同盟。

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向李克用求救,但是李克用因为他首鼠两端信不过他,打算坐山观虎斗,这时候李存勖站出来劝父亲幽州之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朱温已经占了九分之七的地界,如果就剩幽州和我晋国勉强能与之抗衡。此番若是袖手旁观,无异于自绝后路。

“父亲,往往不能因个人恩怨,而错失良机!”

儿子一番话说得李克用茅塞顿开,在李克用的驰援下,朱温从沧州撤兵。围绕幽州的这场战役如果没有李存勖,不会取得胜利,而在后来的后唐和大辽的对抗中,因为李存勖的缘故,耶律阿保机在幽云十六州的地方也始终没占到半点便宜。

同年的11月,耶律阿保机成为可汗,并效仿中原的皇帝建立终身制和世袭制。

公元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李克用不屑向这样的人俯首称臣,干脆在自己的地界打着复兴唐朝名义练兵兴武和朱温对着干。而耶律阿保机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计划,成为契丹大首领,即皇帝位。

公元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继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这一年他才不过24岁。而这一年,耶律阿保机已经6岁了。他正在接受各国的朝贺。他们二人也许不会想到,冥冥中成为了彼此一生的劲敌。

贞明二年(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称帝。次年,寿州刺史卢文进叛附契丹,并引契丹军南下,耶律阿保机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向幽州出兵,这是耶律阿保机向中原发动的第一次战争,幽州守将周德成不敌大军节节败退,幽州被耶律阿保机围困了二百多天。

李存勖带着7万精兵步骑及时赶到,逼得胜券在握的耶律阿保机退兵,然而,这一次的失败没有让耶律阿保机放弃夺幽州之地,反而很快调整了部署第二次向中原发起了进攻,这一次依旧是李存勖和他正面交锋。

这一次阿保机损失惨重,损兵折将,无功而回,从此契丹人数年不敢南下。

那么,为什么在介绍幽州的历史上要对这两个人物大书特书呢。是因为李存勖的存在证明了中原和契丹的武力对抗,其实并不弱,我们完全有能力守住幽云十六州,但是,有那么一个人轻而易举的就将这个地方拱手让人了。

公元年,耶律阿保机在出征渤海时不幸病逝,也是这一年,李存勖因为兵变死于流矢中。这两个人的死亡昭示着幽云十六州的动荡开始了。

李存勖死后,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身穿丧服在李存勖的灵柩前继位,表示自己的名正言顺而不是篡权。这个李嗣源是石敬瑭的岳父,在李存勖建立后唐的整个期间,这两个人都帮了大忙。而且石敬瑭不仅救过李存勖,也救过老丈人李嗣源多次,对于后唐曾经也是居功至伟的一个人物。

然而,李嗣源当了皇帝没多久就死了,他的儿子李从厚接任皇帝位置,他的干儿子李从珂封为河东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这个职位很微妙,谁干谁篡权。果然,李从厚这个皇帝也没做多久,李从珂就发动兵变。

五代十国这个时期很流行认爹,认干儿子,其实后来也就能理解石敬瑭的行为。将领们为了笼络部下就会将骁勇善战地认干儿子,这样结亲可以更加团结。李从珂就是这样认的李嗣源。

当时,李从厚被李从珂打得很惨,领着几个将领一路逃亡来找石敬瑭救命。石敬瑭按理说和李从厚的关系更近,但是李从厚已经是落难天子了却还摆谱,其手下更是对石敬瑭颐指气使,一上来就给他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坐视不理也有谋逆的嫌疑。

石敬瑭也是暴脾气,你一个丧家之犬来找我救命,还这么硬气。我就让你看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于是,手握重兵的石敬瑭将其手下杀害,捆着李从厚就去投奔了李从珂。

李从珂夺到了皇位后,让石敬瑭去做太原节度使。

可是,李从珂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他坐稳皇帝位置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想方设法地除掉石敬瑭。他一方面忌惮石敬瑭的军权和兵力,一方面又不太信任他真的能否忠心自己。当然,李从珂的这种怀疑已经让敏感的石敬瑭察觉到了。

一次酒宴,石敬瑭的夫人酒过三巡有些疲乏,想要早早回家。李从珂醉意朦胧间问道:“可是要回家和你相公一起谋反!”

石敬瑭已经意识到自己成为了李从珂的眼中钉。无论是真有狼子野心还是出于自保,这个时候的石敬瑭开始蛰伏,蓄势待发。

石敬瑭先是示弱,装着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让李从珂对自己失去戒心。他不问政务,也不理其他事情,只说自己没有精力。然后他又开始不断地以契丹的名义,宣成契丹不断骚然边境,自己需要屯粮练兵,从李从珂那要来不少粮草。

这样一来,他打算用李从珂的粮草夺李从珂的位置。为了给自己争取时间,也为了试探李从珂对自己的态度。他上奏请求辞掉现在的职务,希望皇帝将他调任到其他的地方。如果李从珂准了,就说明皇帝确实想要对他动手,如果李从珂犹豫了,说明石敬瑭的时间还够用。

李从珂其实没料到石敬瑭的计划,可是大臣薛文通看出来石敬瑭的狼子野心,便劝李从珂:“你调也是反,不调也是反,早晚的事。”于是,石敬瑭的这一招以退为进,变成了李从珂的顺水推舟。

公元96年五月,改任石敬瑭为郓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催促石敬瑭前往郓州就任。这一下子打的石敬瑭措手不及。兵力不稳还没办法和李从珂抗衡,可是这一走,前期的铺垫就功亏一篑。

于是,石敬瑭慌不择路地找到了对中原虎视眈眈的契丹,并向契丹王称子,认了干爹,然后借着契丹的力量杀回中原。这样的提议让原本对中原束手无策的契丹眼前一亮,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当时,石敬瑭除了上门认爹还提出了其他的诱人条件。

1、石敬瑭和契丹是君臣关系,契丹为君,石敬瑭为臣。

2、幽云十六州双手奉上。

、每年进贡三十万匹布帛。

就这样石敬瑭靠着上门认爹窜了李从珂,终结了后唐十几年的政权。幽云十六州的丢失,成为了中原汉人二百多年难以释怀的耻辱,能够收回幽云十六州也成了几代君主的梦想。

石敬瑭是卖国贼毋庸置疑,不过他也不能完全说是汉奸,因为他也不是汉人,他和李存勖一样都是沙陀人。但是作为千古罪人,他的可耻行径是洗不白的。

幽云十六州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要争夺他呢?

1、幽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的门户。契丹一直妄图通过占领幽云十六州,达到吞并中原的目的,耶律阿保机正因如此才要反复南下,而李存勖也是看到了幽州的关键之处,才严防死守。

幽州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可防可守,是一套天然的防御要塞。这里一旦失守,无疑是“我家大门常打开”,契丹长驱直下。

2、中国的地理形势,到了黄河流域,就是大平原。一出长城,更是大平原。所以在北方作战,一定得要骑兵。骑兵首先不是有人,得有马。那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了,养马得地势开阔,得草原肥沃,而且高寒之地才出好马,种种的条件经过筛选,有两个地最合适不过。

幽云十六州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另外一个也不在我们手里,在北宋开国的时候,就已经被西夏拿走了。

所以你看为什么宋朝一直要收复幽云十六州,他们历代君主为什么那么很石敬瑭,这都是有原因的。

历代古代中原地区因为缺乏大量优秀的战马而无法消灭周围众多的威胁力量。

北宋为夺回幽云十六州都干了什么?

宋朝是个文质彬彬的国家,面对契丹的强大,开国太祖赵匡胤想来想去不能硬刚,他就决定建立一个“封桩库”,每年往里存点定期,然后等到有朝一日攒到了足够数量,就拿钱去砸契丹,看能不能把幽云十六州给砸回来,

很显然,不能。

契丹的胃口之大,赵匡胤死了都没喂饱他。

公元年宋太宗赵光义吸取了哥哥的经验教训,认为攒钱这个事耗时太久,不确定自己熬不熬得过去,干脆直接武力解决。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乘驴车逃走。

这就很尴尬了,虽然出发的样子真的很英勇,但惨败逃亡的样子也真的很狼狈。

宋朝和辽打了二十多年战争,幽云十六州始终是个幻影。

后来,两国交战百姓疲惫,干脆订立了檀渊之盟。宣布停战,休养生息,并且促进两国文化和经济交流,使百姓安居乐业,两国经济繁荣发展。这样一来,北宋经过了长期的稳定和和平,完全丧失了争夺幽云十六州的勇气和本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