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从汉隶到唐楷下篇楷书
TUhjnbcbe - 2024/5/10 17:31:00
北京白癜风较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楷书简介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最初形成于东汉时期,而据史书记载,最早楷书是由王次仲所创造。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他的著作《书断》中说: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中初,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王次仲是东汉时期的人。而从我们现在看到的书迹来看,最早的楷书当属被称为楷书之祖的钟繇的楷书,钟繇字元长,三国时期魏国人,善书法,尤其是楷书。

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经常带有汉朝隶书的写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成熟,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风格已过于规整,于是逐渐走下坡路了。但是“唐书重法,宋书重意”,宋朝的苏轼以其诗人的风度开创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堪称“宋朝第一”。宋末元初的赵孟,以其恬润、婉畅,形成了“赵体”,也就是四大家中的“赵”,但是“赵体”严格来讲应该属于行楷,不再是规规矩矩的楷书了,所以初学者一般从“颜柳欧”三体择一入手,这也被公认为学书之正路。

王次仲书法

王次仲始为楷法

王次仲,姓王名仲,字次仲。上谷郡沮阳县(今张家口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大古城村)人。王次仲从小聪明伶俐,志气很高,博览群书又善于独立思考。

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结构修长,笔域之间空距非常匀称的秦篆。这种字体既繁复又难写,不必说民间使用,就是官府书吏也为公文山积、批复缓慢而叹苦。

年仅二十岁的王次仲深知文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各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搜集起来,按文字相同、形体不同进行排列比较。他反复琢磨,经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将方广不够统一、规范的“古书”笔画平直规整,使字形结构的方广程度以“八分”为标准,即字的高、宽比例大约取十分之八为宜,整理创造出一套笔带波折,并向左右分开的“八分”书。这种字体既有艺术价值,又非常适用,与当时通行的大篆、小篆相比较,书写起来方便很多。

王次仲对书体的改造,史料作了记载。东汉末年蔡瑁在《劝学篇》中说:“上谷次仲,初变古形。”《晋书卫恒传》书:“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宋《宣和书谱》记载:“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东汉章帝建初(76-84年),有王次仲者,始以隶书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日之正书是也。”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年)知县许隆远主编的《怀来县志》记载:“王次仲,上谷郡人,始为楷法。”

唐张怀灌在《书断》中曰:“王次仲即八分之祖也”。王次仲把复杂费事的古书改造成了简便易行的八分,到当时帝王的重视,很快得以在全国推广,尤其在碑刻铭书中,八分书因受到普遍的青睐而风靡四海。八分书作为一种规范、整理的新体书,兼具实用和美观价值。

楷书之祖钟繇

钟繇(yáo)(年-年[1]),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累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

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其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张怀瓘《书断》说:“元常真书绝世,乃过于师,剐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他写得最好的是楷书,《宣和书谱》评价说:“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所收录的钟繇的作品有:《贺捷表》、《请许吴主委质表》、《力命表》、《荐关内侯季直表》、《请复肉刑代死刑疏》、《上书自劾》、《处士君号谥议》、《谢曹公书》、《报太子书》、《又报书》、《答太子书》、《与人书》、《诘毛玠对状》、《杂帖》、《隶书势》。

钟繇《贺捷表》

据说,钟繇小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三年书法,常与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谈论书法。一次,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笔法》看看,韦诞没有借给他。钟繇生气捶胸,口吐鲜血。曹操取出五粒灵丹让他服下,才救了他一条性命。韦诞死后,钟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喈笔法》。从此,钟繇的书法日见长益,更趋精妙。钟繇全神贯注地研习书法,有时躺在床上用指书写,常常将盖在身上的被子穿破。有时上厕所,竟然忘记。

初唐楷书四大家

唐代在书法上取得高度的发展,其中以楷书最为突出。“以楷书遒美”是取仕的一个主要标准之一,所以唐代楷书名家辈出是很自然的。唐楷继承了两晋、南北朝的书法传统,崇尚古法,而又富于革新,精究结构,笔画自觉消减隶意,向简直寓变,俊朗圆腴,内刚外柔,端庄秀丽,创一代书风,为我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内容。成熟的唐楷,正因为法度严整,楷法精湛,精求外貌,直到今天仍是我们学习的重要范本。

唐代初期在楷书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代表书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书法家。从书法发展的要求来看,唐初“欧、虞、褚、薛”四大家独具风格,各自成家,在楷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孟法师碑

倪宽赞

《颜勤礼碑》

中唐颜真卿——颜体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出身名门,是著名学者颜师古的五世孙。颜真卿为人笃实鲠直,向以义烈闻名于官场,曾为四朝元老,宦海浮沉,不以为意,后奉命招抚谋反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为李所杀。

颜真卿的书法渊自家学,但其得以变革的启迪者,乃吴郡张旭。由于他能兼取百家,自如取舍,留下大量书帖足可见其功力。史学家范文澜在著述中每及于唐书,皆称“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的楷书,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气宇轩昂;而他的行草,使宋代米芾也心仪斯书。

颜真卿,一位书坛的巨灵。千百年来,唯颜鲁公能比肩书圣王羲之,雄视阔步于书坛。唐代书坛固然以颜真卿为冠冕,而宋代也以颜书为大纛。自兹以往,颜真卿的书魂形成了巨大的向力,而又积淀成中华民族书魂的重要部分。《新唐书·颜真卿传》赞曰:“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英烈的日月人生,便是浇灌其书艺奇葩的不竭泉源。

晚唐柳公权——柳体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他的为人既有骨气又一丝不苟,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钜金争相请他。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玄秘塔碑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汉隶到唐楷下篇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