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谈和,战,守三策互动的两宋弹性外交政
TUhjnbcbe - 2024/12/22 20:13:00
两宋的外交政策可以说是“和,战,守”三策互动的弹性运用,基本目的是维持与强大外夷的和平相处而非征服。两宋时期,朝野人士对于辽,金,蒙古三个民族的性质和优势有不同程度的认识,提出的外交政策,大致分为主和派和主战派。主和极致是石敬瑭所谓“屈辱””的外交,对辽称臣纳贡,并且认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主战的极致是宋太宗和南宋韩佗胄的北伐。这样的二分法也许过于简单,如果深入一层观察,两宋对辽,金,蒙古的政策,实际上可以说是“和,战,守”三策相互作用的弹性运用,而基本目的是维持与强大外夷的和平相处而非征服。宋代为维持和平而采取弹性外交,与敌国古代无数次的谈判,逐步自古以来最多的条约,规范国际外交礼仪,交换众多使节,并在边界实行榷场贸易。另外,宋人赋诗数量大,包含范围从国家大政到家庭琐事,常以诗歌代替书信或论说。《宋代外交史》中的叙事常引用诗歌辅助,也说明了当时人对世事的看法与感触。※※※宋代外交的背景五代时期,契丹崛起,成为当时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强权。契丹族在耶律阿保机(在位:-)于年建国之前,与中原王朝有很长的交往经验,对于中原王朝的性质与国有相当深刻的了解,而且也继承了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与隋唐交涉的传统,亦即以和亲取得和平和贸易关系,或以掠夺与战争的手段获得利益。《辽史》载,朱温(朱全忠,在位:-)纠正唐后,即遣使来告。又载契丹。又载契丹主耶律阿保机元年四月,朱全忠「自立为帝,国号梁,遣使来告。」换言之,契丹的国际格局不比后梁低。阿保机于西元元年与晋王李克用(-)相会,并结为兄弟,牵制朱温。但中原史书则载契丹曾经对后梁进贡:《旧五代史》:梁祖建号,阿保机亦遣使送名马,女乐,貂皮等。求封册。梁祖与之书曰:……为我翦彼寇雠,与尔便行封册。《五代会要》:梁开平元年四月,(契丹)遣其首领袍笏梅老等来贡方物。至二年二月,其王阿保机又遣使来贡良马。五月,又遣使解里贡细马十匹,金花鞍辔,貂鼠皮裘并冠,男口一,年十岁,名曰苏;女口一,年十一岁,名曰例如。其妻述太祖司农卿浑特,右千牛卫将军郎公远充使,就本国宣谕。《资治通鉴》也有契丹遣使至梁入贡的记载。尽管当时对后梁的外交关系尚未定型,但《辽史》的记载是以后梁和后唐为对等的邻国。后唐石敬瑭为争皇位,接受桑维翰的策略,向契丹求援,得以建立后晋。后晋天福元年(契丹天显十一年,),十月,契丹太宗耶律德光(在位:-)册封石敬瑭为晋大(在位:-),对他说:“观汝雄伟弘大,宜受兹南土,世为我藩辅。”十一月,册封石敬瑭为晋大晋皇帝”,建立父子关系:“予视尔若子,尔待予犹父父也。”石敬瑭和“愿以雁门以北及幽州之地为寿,仍约岁输帛三十万。”所割之地即燕云十六州。称臣和进贡岁币是石晋时代开始的先例,合并亲属关系,影响深远。当时刘知远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继位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莫及。」继位的敬瑭之孙重贵听信景延广的进言,不肯对辽称臣,只愿意称孙。耶律德光不满,遂率大军灭后晋(天福十二年,契丹大同元年,),建国号为辽。若非耶律德光早死,也许不久就可能进入主中原。时的辽朝已经模仿中原王朝,建立大帝国的一部分。契丹与后晋建立封贡关系及耶律德光和石敬瑭以父子相称,在当时及宋代都一致谴责石敬瑭为千古罪人。如南宋曹彦约(-)诗〈五季石晋二首〉:父戎契丹输左衽,尊夷割地表称臣。降戎借势冠裳倒,万古春秋一罪人。石晋尊夷取帝华,如何两世覆邦家。杀胡林下天还报,剖腹盐心归帝豝。然而称臣奉岁币和割地却对宋朝有很大的影响,宋对辽,金缔结的和约中,就模仿石晋赠岁币,而钦宗和南宋高宗对金地割让土地,都渊源于后晋对辽的关系。这十六州是:幽州(今北京),蓟州(今蓟县),檀州(今密云县),顺州(今顺义县)),涿州(今涿县),瀛州(今河间县),莫州(今任丘县),云州(今大同市),应州(今应县),朔州(今朔县),蔚州(今蔚县),寰州(今朔县东北),武州(今宣化县),儒州(今延庆县),妫州(今怀来县境),新州(今涿鹿县)。燕云十六州是后周和宋朝一直企图取得的所谓“汉唐”旧疆。后汉建立不久即为后周取代,郭威(在位:-)建后周,曾愿意对辽输岁币以求苟安,其后遣姚汉英,华昭胤使辽,辽则因周「书辞也就是辽不愿和后周对等。后来周世宗(在位:-)北伐,取得瀛莫三关之地,因此契丹和后周断绝外交关系。北汉刘崇(-)则遣使对辽称姪,求封册。辽帝册封他为大汉神武皇帝。北汉是辽朝支持的傀儡政权,辽时常用于军事援助,直至宋太宗灭北汉。十世纪中叶,北宋兴起,与敌对的辽朝逐渐形成东亚的两个强权。《辽史》载,吴越王早在辽太太祖九年(),就遣使来贡,五代时期相互北部竞争实力者与契丹连络,甚至不惜卑议跪屈屈膝相连结,东南诸国也与契丹交好。。吴越与辽宁的友好关系持续二十年,吴越遣使至辽宁13次,而辽遣使使4次。吴越的目的是先后与吴和南唐抗衡。尤其在辽宁太宗会同四年(),吴越遣使奉蜡丸书给辽帝。了生存,吴越采取弹性外交策略,维持国际间的力量平衡。《辽宁太宗天显十二年(),吴徐诰“欲结契丹以取中国”,遣使泛海与契丹修好。契丹主也遣使回报。》《南唐企图向北方扩张,希望得到契丹的援助。》《辽史》又载,次年(会同元年,)六月,南唐来贡。七月,辽遣使南唐。而《南据《辽史》,契丹与南唐的关系相当紧密,南唐屡次向契丹进贡,而且更向契丹提供后晋的秘密情报。辽会同二年())正月,契丹以受后晋上尊号,遣使报南唐及高丽。五月,南唐遣使来贡。三年八月,辽遣使南唐,同月南唐也遣使来。至十《辽史》载,会同四年()七月,八月,十二。一月,南唐再遣使奉蜡丸书,言晋秘事。目的在防止后晋太强,及离间后晋与契丹。月,南唐密集遣使。保大元年(会同六年,),李璟(-)为联络契丹,牵制北方政权,遣公乘镕与陈植带密函由海路至契丹。《辽史》亦载,三月,南唐遣使送蜡丸。辽太宗不断从南唐得到后晋的消息,但南唐方面的记载则不如辽方的详细。就辽方史料来看,辽和南唐并不对等。晋天福十二年(),南唐遣使贺契丹灭晋。这时南唐似有机会进军中原。大臣韩熙载上疏:「陛下有经营天下之志,今其时矣。若戎主遁归,是中南方,伐闽争斗,无力北上,失去机会。辽世宗时(天禄二年,),是中璟主,则不可图矣。」于是李璟下诏:「乃眷中原,本朝旧地。」),南唐遣使道贺,并奉蜡丸书。世宗因此议南伐。南唐又于四年遣使贺契丹南征的胜利,又于五年遣使乞举兵应援。辽穆宗应历二年()三月,南唐遣使奉蜡丸书,又遣使进贡。三年,五年,遣使进贡。七年二月和六月,两度遣使,奉蜡丸书和进贡。同时,后周也遣聘使。当时南唐受到后周的压力,希望得到外援,企图与契丹“共制中国”。但契丹只能给北汉援助。南唐资料很少有关提供辽情报记载,《资治通鉴》有这样的史料:「遣使自海道通契丹及北汉,约共图中国。值中国多事,未暇与之校。」但《南唐书》载,保大十二年(),契丹使仍是“其舅来聘。”可见南唐方面的记载与辽方不同,南唐自认承认是平等交往。辽应历九年(),契丹遣《辽史》中也就没有再提南唐进贡。总计契丹与南唐使节往来38次,契丹使南唐12次;南唐使契丹26次。辽和闽及荆南也有交往的纪录。闽和荆南对辽的外交主要目的是在国际政治方面得到辽的支持。后周征南唐,唐主遣使带国书至徐州,称“唐皇帝奉书大周皇帝。请息兵修好,愿以兄事帝,岁输货财以助军费。”周帝不接受,南唐只好奉表称臣。在朝鲜半岛上的高丽,于西元年建国。契丹遣使贡橐驼,高丽太祖王建鄙视契丹,拒绝接受。其后高丽曾试图与后唐结盟,夹攻契丹,因王建去世未果。年,不过于年,开始用后周年号,并接受后周的册封,与后周结盟,希望扩展。后周被北宋取代,光宗一度用峻丰年号,但旋即于年接受宋的册封。与对等国间的外交用语,交换使节称“来聘”,礼节称“敌国礼”,或“钧礼”,总体而言,五代时期北方政权相继更迭,建立新朝都以称帝来表示独立的领土。”。维护对等的方式称为“抗礼”。北方朝代对次要的政权则封册其国主,命其入贡。十国则极力维持其独立自主,与邻近政权联络或建立友好关系,仅西南的蜀和东南的南汉距中原较远,得以称重于于一隅较久,暂时自以为与中原政权具有对等的层面。五代时期可以见到在多元国际关系之中,国与国间经常通过外交谈判达成协议。综观五代诸朝朝与同契丹以外交谈判处理其间的关系,近似于近代独立国家间的外交并及于附庸国。契丹的政策是扶助其属国后晋和后汉,并联络南唐来防止北方政权过于强大,而南唐则为自己的国防和利益与契丹友好。虽然五代时期辽朝的武力与中原朝代不相上下,甚至强于后晋和后汉,但是在文明的变化似不如继承唐代文明的五代。因此中原朝代与辽宁,金,蒙元的外交制度,使节的交换,与文书的传递,虽有创新,大都从唐代传承。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和,战,守三策互动的两宋弹性外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