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那些年的那些事,
“八一”将至,谨以此文纪念参*四十五周年!
文/王树民
从头阅读(上期)→:昌黎,那些年的那些事!(“八一”)
昌黎,那些年的那些事,
(四)第一批大规模的干部转业,见证了浓浓的*营深情:年5月,史无前例的*队干部转业工作开始了。规模之大,时间之紧,要求之高,任务之重,可谓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团初步确定的转业对象达90人之多,而且兵龄跨度之大,情况之复杂也同样是属于首次。这一年,注定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二月十九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部队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尽管远离前线,但空气中还是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味。就连当地的民兵组织也同样开展了实战训练,记得在东营房东边的一处水库工地的训练场上,还发生过一起手榴弹伤人事故。全*干部大转业,可以说又是一件值得载入史册的影响深远的大事。当时的我,已宣布任命为十一连副指导员,离开了*治处书记岗位。由于工作需要,没有按期赴任,借用在干部股帮助做好有关干部的转业事务。安排我的一项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跟随*委、副*委同转业对象谈话,记录下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困难和要求,负责汇总整理并向领导小组汇报。六月初,天气已变得十分炎热,为了加快进度,基本上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地忙碌着。因为前指和一营在承德兴隆县施工,与昌黎相距甚远,交通又十分不便。为了能够早点与转业对象见面,席金喜*委带着我,乘坐团里唯一的大轿子车,早起上路,中途除了用饭和解手外,未敢停歇,一路风尘仆仆,于太阳落山前按计划赶到了“九拨子”前指驻地。晚饭后,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了谈话。兴隆县属于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我们一营及所属连队的驻地就更是山中之山了。九拨子,南双洞,南木沟等均为深山区,这里不但山高林密,而且空气稀薄、道路崎岖,人烟极为稀少,寒季尤长,五月份下雪十分常见。可想而知,在这么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打山洞,对人的体能和精神将是一个极限的考验。几天中的所见所历,让我心灵震撼不已,终身难忘。真实地见证了什么才是*人?什么才是真正的男子汉?让我亲眼见到了、亲身体验到了一个老兵对部队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当把转业干部从工地叫下来的时候,面对他们一身破旧的棉工作服,一脸只能看清牙齿和眼睛的灰尘,一股乐观向上的精气神,我感动得竟有点眼眶湿润了。更让我敬佩有加的是,当宣布了组织上决定的那一刻,他们先是一脸的茫然,紧接着是一种愕然,再下来即是默然中涌出的两眼泪花。虽然平息下来后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都是极为正常的要求和期待。有几个六五年入伍的副连职,如若再坚持一年半载,就能解决家属随*的人生大事,可在组织原则和*人天职面前,仍然表现出了以大局为重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品德。拿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了一个真正共产*员的应有胸襟和操守。告别部队生活的前夕,昌黎东营房司*后办公楼前,有关领导、工作人员和全体转业干部留下了一张十分珍贵的合影照片。每每拿出来重新回首时,面对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脸庞,仔细辩认着,深思着,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仍历历在目。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多数老领导、老战友已年过古稀,不知身体、生活是否健康、幸福和开心?更有不少已经阴阳两隔,但那种亲切和怀念之意却永远刻在了记忆的深处。
(五)昌黎的民俗与风情,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文化韵涵:昌黎的地理位置由于介于冀东与关外之间,因此无论是语言上,还是风土人情上,都带有两个地域的明显痕迹。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形成了一种富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优良传承。说到昌黎的民俗,不得不首先介绍“地秧歌”,因为它是昌黎民间文化形式的一个典型代表。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产生于元代,流传于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一带。其中行当同各地大同小异,分为“丑、妞、公子、翁、妪”等,服饰多以蒙古族风格为主。表演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深刻表现出了各类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其中的“跑驴”最为诙谐,曾获得过国际性比赛的银奖。年,昌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每逢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地秧歌”就是必演节目。昌黎的皮影戏、吹歌和评剧等也颇具名气和实力,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昌黎的民居也具有鲜明的特点,主房一般都是以三间为主,配以一方宽敞的小院,安静中透着舒适。三间主房分为两间卧室,中间为堂屋。房子不高,墙体不厚,木支柱,木檩条,前面半截砖墙,半截木窗,最典型的是堂屋都留有后门。整个住宅结构合理,精巧别致,温馨透亮,充满着特有的情韵。院内空地随季节裁种着各种蔬菜和花卉,把环境点缀得十分优雅和充满生机。昌黎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海鲜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对虾、螃蟹、鱼类等尤为突出,而且价格相当便宜。记得那时的对虾和螃蟹都只有几毛钱一斤。“八一”、“国庆节”正是丰收时节,各个连队和机关食堂的会餐桌上,就成为了一道首选的美味佳肴。年的9月份,我因事顺便去昌黎拜访以徐拥*为首的老领导们,他们精心安排了一桌全海鲜宴,让我们既享受到了美美的口福,又感受到了浓浓的友情。现在回想起来,仍回味无穷。
除了海鲜之外,最令人难忘的是“赵家饺子”。在县城鼓楼东大街,有一家当地久负盛名的“赵家馆”,以圆*饺为主,皮薄馅散,味道鲜美,香而不腻,水灵可口,主要有海鲜、素、肉、什锦四大系列。在昌黎的四年多时间里,口馋想打牙祭时,多数就去“赵家馆”吃上一次。探家归来,下了火车,只要是饭点,总会去吃了饺子再回部队。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不知“赵家馆”是否依然如故?我猜想,一定会与时俱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相信永远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的博大美食精神,不变的是那种童叟无欺的优良传承!因受海洋气候和靠近东北地域的影响,昌黎的四季特点非常鲜明。如果硬要区分时间长短,我觉得冬、春两季相对明显要长,夏、秋两季感觉稍短。冬季寒冷少雪,夏季多雨少闷。冬天的冷令人生畏,尤以雪后为甚。多情的风夹带着凄厉,无孔不入,尽管穿戴厚实,仍难以阻挡它从袖口、裤管、脖领处肆意的侵入,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割裂着你的皮肉。相较之下,部队当年驻扎过的北京延庆县、保定的易县和后来的张家口怀来县是不折不扣的干冷,而昌黎此地应该属于彻头彻尾的清冷。改革开放的大潮,让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昌黎这块风水宝地也同样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成为了一个集种、养殖和旅游休闲等产业于一身的宜居之地。现今,宽阔的街道、公路,栉次鳞比的高楼大厦,已经让记忆中的小城变得陌生难识。东营房的办公楼和营舍虽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侵蚀,仍原貌依存,只是改作了幼教基地。当年的果园和“果研所”的试验园地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休闲娱乐的公园和绿地。西营房却是面目全非,旧颜无寻了。无论世事怎样的变幻,对昌黎这片热土的情感,永远深嵌在了生命之中,再也不能抹去了!
(六)性质使然,四年转换期过后,部队又回归到了工程兵的本道上:
工程兵主要的任务就是担负*事工程的保障专业兵种,建筑工程兵的性质更是决定了其主要职能离不开国防施工。我们建筑第团自年在石家庄组建以来,一直肩负着*事坑道和空*机场机库的修建任务。长年与燕山、太行山北段为伍,住着简易工棚及帐蓬,以小米、高梁米、玉米面和少量的大米白面为主粮,以土豆、白菜、萝卜、咸菜为副食;吸着山涧风,喝着山泉水;与树木、山石、荒草为伴,与动物、鸟雀共鸣;不分四季穿着厚重破旧的棉衣棉裤,不见天日的山体里即是特殊的“战场”。究竟打过多少山洞,完成过多少条国防坑道?已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昌黎四年,除了一营在承德兴隆县和二营两个连队在张家口宣化从事施工外,其余部队在完成了基建和采石工作后,主要就是从事各种科目的*事训练和专业学习,可以说脱离了“主战场”。时间进入到年的年底,又重新接受了新的国防工程任务,分别从各地向张家口怀来县转场集结。我受命担当*治处的打前站任务,背上行李,乘上卡车,冒着刺骨的寒风,一路颠簸,早起从昌黎出发,于天黑之前,赶到了怀来县麻峪口县办铁矿旧址。随后几日,分房,分煤炭,打扫房间,熟悉环境,为大部队的到来做着忙碌的准备工作。昌黎,怀来,一个地处冀东北,一个位于冀西北,虽同属河北省,相距仅有多公里,但却天壤之别,截然不同,俨然是两个世界。昌黎风多但柔,怀来风既多又硬;昌黎的春迟却风景如画,怀来的春晚而略显荒凉;昌黎悠久但富庶,怀来古老却贫脊。同属燕山山脉,却大相径庭。随着大部队的陆续就位,又在长安岭、宗家洼、杨家山、青山庄、官厅湖畔等点、线上摆开了新的“战场”,重新开始了向大山深处进*,向艰苦的国防工程施工要功绩的奋斗之中!
昌黎,那些年的那些事,仅凭自己的记忆和感受进行了有限的叙述,远远未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出那个时期部队的所有经历和重大事件,绝大部分只是个人的一己之历,一孔之见,再加上知识上的匮乏,文字水平不高,肯定会有不少的片面认知和错误的印记,敬请大家谅解并予以指正。文虽粗糙,序存混乱,但自认为能够通过一点努力,为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能够唤起您的美好回忆,能够得到您的一点点共鸣,足以欣慰了。
End!
作者:王树民
注:本文经晓云原创文学授权昌黎资讯转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