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4/27 16:20:00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建文元年(年)七月初五,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续三年。建文帝缺乏谋略,任用主帅不当,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以燕京(今北京)为基地,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主力,最后乘胜进*,于建文四年(年)六月十三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登上帝位,是为明成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洪武二十五年(年)太子朱标病死,明太祖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因生性“颖慧好学,性至孝”,而深得朱元璋的喜爱,称赞他:“而诚纯孝,顾不忘我乎。”不过,对于这位“仁柔少断”的皇太孙将来继任帝位,朱元璋并不十分满意,曾一度打算更换太子,后因翰林学士刘三吾的劝谏,才没有这样做。尽管如此,朱元璋对朱允炆的继位仍放心不下。洪武三十一年(年)闰五月,朱元璋病故,庙号太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为帝。临终前,朱元璋立下遗诏,“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以安吾民”、“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朱允炆即位,是为明惠帝,改元建文。尽管有朱元璋的遗诏,不许诸王“入临、会葬”,但燕王朱棣仍直奔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朱允炆闻讯后,立刻派人持敕,令朱棣返回燕京(今北京),对此朱棣十分不悦。其时,镇守北部边疆的诸王已有很大的权势,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燕王朱棣更握有“节制沿边士马”的重权。朱允炆对这些皇叔们忧心忡忡。建文元年(年)正月,朱允炆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即遣长史葛诚入朝奏事。朱允炆遂向葛诚密问燕王府之事,葛诚如实禀告,乃派他返回燕王府,作为内应。葛诚回到燕王府,朱棣见他神色不对,心中不免作疑。随即朱棣亲自入朝,他自恃皇叔身份,径直走皇道入宫,登陛不拜。监察御史曾凤韶弹劾其不敬,户部侍郎卓敬也密奏,以燕王“智虑绝人”,建议将他徙封至南昌,但都被朱允炆以“骨肉至亲”,婉言拒绝。朱棣察觉到朝廷对自己怀有贰心,回燕王府后,便托辞患病,以观事态的变化。建文帝与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子澄商量。齐泰、*子澄以诸王权势过大,恐难驾驭为由,力主削藩。在削藩顺序上,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但*子澄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建文帝支持*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洪武三十一年(年)七月,建文帝削周王朱橚。因周王朱橚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与燕王沆瀣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时周王次子朱有爋告发父亲谋反,于是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今昆明以西、大理以南)。建文元年(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明廷削岷王朱楩,废为庶人,徙漳州。由于朝廷削藩激化矛盾,藩王与朝廷开始决裂,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众藩之首。而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博弈亦逐渐激化。一、燕王起兵洪武三十一年(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造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队。燕王朱棣见到几位藩王先后被削,明白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遂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时间,建文元年(年),朱棣先装病,使惠帝放三子回北平;之后由于属下被朝廷处死,遂装疯。但由于王府长史葛诚叛变,密奏朝廷“燕王装病”。朱棣装疯被发觉。而心中早已对父皇册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孙而继位有所不满,便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于建文元年(年)七月起兵反抗明朝中央*府。燕王遣使入京师金陵奏事,使者被齐泰等审讯,被迫供出燕王的异状,于是朝廷下密旨,令张昺、谢贵逮捕燕王府的官属,张信逮捕燕王本人。但张信与其母亲讨论之后,将此事告知朱棣。于是朱棣和姚广孝等进行举兵的谋划,令张玉、朱能将八百勇士带入燕王府中潜伏,以待变故。张昺、谢贵得到朱允炆密诏后,于建文元年(年)七月初四带兵包围了燕王府。朱棣假意将官属全部捆缚,请二人进府查验。二人进府后,朱棣派出府内死士将其擒获,并连同府内叛变的葛诚、卢振一同处决。当日夜里,朱棣攻下北平九门,遂控制北平城。燕*控制北平后,建文元年(年)七月初六,通州主动归附;七月初八,攻破蓟州,遵化、密云归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关;七月十六,攻破怀来,擒杀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属秦皇岛市)归附。七月二十七,为防止大宁*队从松亭关偷袭北平,用反间计使松亭关内讧,守将卜万下狱。至此,北平周围全部扫清。燕*兵力增至数万。燕*攻破怀来后,由于领地相距太近,七月二十四日,谷王朱橞逃离封地宣府(今属张家口,距北京约公里,距怀来约60公里),奔金陵。八月,齐泰等顾虑辽王、宁王帮助燕王,建议召还京师;辽王从海路返京,而宁王不从,遂削宁王护卫。宋忠失败后,部将陈质退守大同。代王本欲起兵呼应朱棣,被陈质所控制,未果。二、击败耿炳文建文元年(年)七月,朱棣反书至南京,朱允炆祭告太庙,削朱棣宗室属籍,废为庶人。决定起兵讨燕。在真定(今河北正定)设置平燕布*司。朱棣初起兵时,燕*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所以战争初期,朝廷拟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将燕*围歼于北平。朱棣采取内线作战,以部将郭资戍守北平(今北京),迅速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来、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外围,排除了后顾之忧,便于从容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经过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之后,朝廷也无将可用,朱允炆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幸存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都督宁忠为右副将*,率*13万伐燕,数路并进,号称百万大*,同时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饷。耿炳文率*在八月十三日到达真定,并分兵于河间、鄚州(河北任丘北约30里)、雄县,为犄角之势。在经过观察后,八月十五日,燕*趁中秋夜敌*不备,偷袭雄县;成功后又利用伏击击败了鄚州的援兵,遂攻克鄚州,收编剩余的部队。耿炳文部将张保来降,告知朱棣耿炳文的部队分驻滹沱河两岸,于是朱棣让他回去告诉耿炳文“雄县、鄚州大败,燕兵将至”,以打击其士气,并使耿炳文合兵一处,便于一举击溃。耿炳文果然将南岸的兵调过河。八月二十四日,燕*到达无极县。从樵夫和南*被俘士兵处得知敌情,于是燕*发动决战。建文元年(年)八月,南*师至河北滹沱河地区。燕王在中秋夜乘南*饮酒作乐之机,突破雄县,尽克南*的先头部队。继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的主力部队。耿炳文逃入真定城中,闭门固守。燕*攻城三日不克,还师北平。耿炳文率残部不到十万人在真定坚守不出,燕*攻城三天不克。八月二十九日,燕*返回北平。顾成降燕之后,留在北平协助燕世子朱高炽守城。三、换帅李景隆建文帝听到耿炳文*败,根据*子澄的推荐,任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代替耿炳文对燕*作战。又令辽东江阴侯吴高等领兵围攻永平(今河北昌黎西北)。朱棣留下少量兵将坚守北平,自己亲统大*救援永平。李景隆本是纨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建文元年(年)九月,李景隆至山东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马,共计50万,进抵河间驻扎。当朱棣侦知李景隆*中的部署后,笑着说,兵法有五败,李景隆全犯了,其兵必败无疑,这就是*令不修,上下离心;兵将不适北平霜雪气候,粮草不足;不计险易,深入趋利;求胜心切,刚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无;所部尽是乌合之众,且不团结。为了引诱南*深入,朱棣决计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去援救被辽东*进攻的永平,并告诫朱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朱棣还撤去了卢沟桥的守兵。朱棣这一招果然灵验,李景隆听说朱棣率*赴援永平,就率师于建文元年(年)十月直趋北平城下。经过卢沟桥时见无守兵,禁不住欢喜,说:“不守此桥,我看朱棣是无能为力了。”这时朱高炽在北平城内严密部署,拼死守卫。李景隆则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南*都督瞿能曾率千余精骑,杀入张掖门,但后援不至,只好停止进攻。又因李景隆贪功,要瞿能等待大部队一起进攻,错过了时机。燕*则因此得到喘息,连夜往城墙上泼水,天冷结冰,待到次日,南*也无法攀城进攻了。吴高怯懦,不敢应战,退保山海关。朱棣解救永平之后,率师直趋大宁(今内蒙古宁城西)。四、偷袭大宁建文元年(年)九月初一,江阴侯吴高率辽东兵攻打永平郡,故朱棣趁李景隆踌躇不决之际,九月十九日前往救援。九月二十五日,朱棣击败吴高,并决定趁势偷袭十七弟宁王朱权的藩地大宁(今内蒙古宁城)以获得其精锐部队朵颜三卫;另一方面利而诱之,将南*引至“空城”北平下。九月二十八日,朱棣率众出师。传信给燕世子朱高炽,令其坚守北平城。十月初六日,燕*经小路到达大宁城下。朱棣单骑入城,见宁王朱权,哭诉自己无路可走,向朱权求救,希望能向朝廷上书,谢罪免死。朱权相信并收留了他。在居大宁期间,朱棣令手下吏士入城结交并贿赂大宁的*官等。十月十三日,朱棣提出告辞,朱权在郊外送行;但朱权来到郊外后,伏兵尽起,大宁*纷纷叛变,归附朱棣。于是朱权与宁王妃、宁王世子等一同随朱棣前往北平,而大宁的全部*队(包括其骑兵精锐朵颜三卫)都被朱棣收编。大宁成为空城,朱棣实力大增。听说燕王朱棣率精锐征大宁,李景隆引*攻北平。南*在郑村坝(今大兴以东二十里)扎营,筑垒同攻北平九门。燕王世子朱高炽坚守。朱高炽遣人夜间偷袭南*大营,获得了一定的喘息时间;南*攻城急时,城中妇女也上城头向下投掷瓦石。南*唯一一次获胜的机会是都督瞿能攻张掖门,几乎要攻下时,因被李景隆所忌,只得停止。功败垂成。农历十月北平甚是寒冷,于是燕*守城部队夜里汲水浇于城墙上,次日城墙结冰,南*无法攀登。南*因天寒地冻,战斗力骤降,攻势自此受阻。五、郑村坝之战建文元年(年)十月十九日,燕*在会州(今河北省平泉县)整编,分立五*(中、前、左、右、后)。十月二十一日,燕*入松亭关(今河北宽城县西南)。十一月初五日,燕*渡白河,并打败李景隆的哨探陈晖部队万余人。当天,与李景隆大*在郑村坝会战。燕*左右冲击,连破南*七营,李景隆大败。当夜,李景隆见战事不利,令郑村坝所有*队轻装撤退。数十万人的辎重全部留给了燕*。但李景隆走得匆忙,没有通知围攻北平城的南**队,于是燕*轻易击溃北平城下的南*,获得其物资。李景隆率*撤回德州,郑村坝之战结束。此战南*丧师十余万人。建文元年(年)十一月初九日,朱棣回到北平城,因为之前(七月)上书没有回信,再次上书朝廷,陈述齐泰、*子澄构陷宗藩的罪过。建文帝没有回应。十二月,朱棣用反间计令辽东守将吴高被削爵贬黜,消除东北方向的后顾之忧。由于李景隆准备等来年(年)开春再北上攻燕,朱棣决定攻打山西大同,以使南*疲于奔命。十二月十九日,朱棣出师攻大同。十二月二十四日,燕*抵达广昌,守将杨宗投降。建文二年(年)正月初一,燕*抵达蔚州,明*守将王忠、李远投降燕*。二月初二日,燕*攻打大同。由于大同是代王的封地且*事地位极重要,李景隆不得不救援。待李景隆走出紫荆关后,燕*从居庸关返回北平。南*在冰天雪地中白跑一趟,兵力、装备大量损失,士气受到重创。建文二年(年)二月二十八日,李景隆给朱棣写信,请求暂时停战。燕王回信索要齐泰、*子澄等。除了使南*白跑了一个月外,燕*在本次伐大同时意外遇到了从蒙古来降的*队,收编之。此外,保定府于建文二年(年)二月降燕。六、激战白沟河建文二年(年)四月,李景隆从山东德州,郭英、吴杰等从真定誓师北伐燕*,目标是白沟河。兵力增至六十万,燕*亦出。四月二十日,燕*渡过玉马河,驻于苏家桥。四月二十四日,燕*与南*会战(战场在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县南三十里)。南*(李景隆部)先锋平安之前曾跟随朱棣出塞,熟悉朱棣战法,设伏兵。燕*到达之后,平安伏兵起,挺矛冲锋;瞿能父子也一同合击,燕*战斗失利。当时南*郭英部也来到战场,郭英在燕*撤退的必经之路上埋地雷,燕*撤退时损失惨重。朱棣亲自率*殿后,但夜间迷失了道路。朱棣下马趴在地上辨别河流的方向,才分清方向,回到大营。令*士提前用餐,准备次日决战。次日(四月二十五日),燕*与南*再次会战。瞿能、平安绕至燕*后方,攻其后*得手。朱棣见状不好,亲冒矢石,令丘福冲击李景隆中*,不成功;朱棣率*攻打,双方混战,飞矢如雨。朱棣先后换了三匹马,射光了三筒箭,宝剑也砍断,差点被平安、瞿能所伤。无奈之下,朱棣来到河堤上,举起马鞭,假装招呼援兵,李景隆见状果然生疑,攻势减缓;朱高煦此时也来援救,战事暂时缓和。不久,瞿能再次引众搏战,大呼“灭燕”,形势再次对燕*不利。就在战事危急时,一股旋风刮起,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南*顿时大乱。朱棣抓住机会,绕到李景隆后方放火。南*大败,瞿能父子被朱高煦阵斩。郭英等向西撤退,李景隆向南撤退,辎重全部扔下,投降十万余人。李景隆撤回德州。四月二十七日,燕*进攻德州。五月初七,李景隆逃往济南。初九,燕*进入德州,获得大量粮食储备。五月十五,燕*攻济南,李景隆残存十余万兵毫无战斗力,大败。李景隆逃走。燕*遂围济南。十月,朝廷召李景隆回南京。李景隆把六十万大*丢得一干二净,*子澄、练子宁、叶希贤等上书,请求立斩之,朱允炆不听。对于推荐了李景隆,*子澄感到十分后悔。七、夺取济南李景隆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一败再败,建文帝撤免了他的大将*职务,建文帝采*子澄之谋,遣使议和以求缓攻,又任命盛庸为平燕将*,代李景隆统兵。盛庸屯兵德州,以遏燕*南下。李景隆败退后,燕*围济南。右参*铁铉、盛庸坚守。朱棣射信入城招降,未果。建文二年(年)五月十七日,燕*掘开河堤,放水灌城。铁铉见势不妙,决定派千人诈降,诱朱棣进城。次日,朱棣前往济南,走到城门口时,城门预设的铁板落下,但略快了些,只打中了其所乘马的头。朱棣大惊,换马跑回。由于事出意外,断其后路等工作没能成功。朱棣逃回,大怒,围城攻打三个月。由于济南的*事地位极重要,若取得济南,进可南下攻打,退可画疆自守,故燕*乘新胜之锐气,志在必得。不料攻城不利,朱棣愤怒之下决定使用大炮攻城,城中不支。铁铉见状,在一些木牌上写了“高皇帝神牌”几个字并挂在城头,燕*只得停止炮击。六月,惠帝见济南危急,遣使求和。朱棣不听。七月,平安进*河间,扰乱燕*粮道。朱棣进退不得,八月十六,撤兵回北平。盛庸、铁铉追击,大败燕*,收复德州。济南之战结束。八、东昌之战建文二年(年)十月,朱棣闻报南*北上,决定在南*落脚未稳之际,夺取沧州,再度南下。于是下令出征辽东,暗中派人在直沽(今天津市中心)修建浮桥。十月二十五日,燕*从通州折转向南行进,日夜兼程,十月二十七日到达沧州,南*守将徐凯尚在筑城中;燕*仅用两天就攻下沧州,徐凯等投降。燕*自长芦渡河,十一月初四到达山东德州。朱棣计划招降盛庸未果,于是转而南下。盛庸袭击燕*后*,但遭到失败。十一月,燕*到达山东临清;朱棣决定扰乱南*的粮道,遣轻骑至大名,焚其粮船。燕*从馆陶渡河,先后到达东阿、东平,威胁山东南方,迫使盛庸率*南下。盛庸将计就计,决定在东昌(今山东聊城)与燕*决战,并在阵中摆了大量火枪和*弩。十二月二十五日,燕*到达东昌。朱棣仍然亲自率*冲锋,先冲击南*左翼,没有冲击成功;然后又冲击南*中坚,盛庸故意打开阵将朱棣诱入,然后合围,朱棣被南*重重包围。燕*大将张玉、朱能分别引兵来救,朱棣死战,终于和朱能会合,逃离战场。但是燕*损失惨重,大量燕*被火器所伤,张玉被南*包围,最后战死。南*大将平安亦率兵赶来,与盛庸合兵作战。次日,燕*再次战败,遂北还。在击退南*的阻截后,建文三年(年)正月十六日,燕*返回北平。张玉战死,令朱棣悲伤的食不下咽。东昌之战,朱棣多次濒临险境。但是由于朱允炆有“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旨意,南*将士惧怕战后反攻倒算,既不敢伤害朱棣,又难以活捉,只得放任自由;朱棣也恃此特权,单骑殿后,南*无可奈何。但是东昌之战毕竟是靖难以来南*的第一场大捷。惠帝朱允炆十分高兴,建文三年(年)正月,恢复了齐泰、*子澄的官职(建文元年十一月两人被罢免,但仍作为智囊留用;至是恢复齐的兵部尚书和*的太常寺卿职务),并以东昌大捷告太庙。盛庸*势大振。燕*经此败,以后再南下,皆由徐沛,不再走山东。九、燕*南下建文三年(年)冬,朱棣决定直接率兵南下,临江一决。道衍亦支持不再与盛庸、平安等纠缠,直趋京师。十二月初二日,燕师复出。十二月十二,到达蠡县(约在保定以南50公里)。建文四年(年)正月,先后击败德州的一支分队和平安的部队,于是燕*南下(路线大致位于现京九铁路和京广铁路之间)至馆陶渡河(今山东),并长驱直入。正月十二日,燕*在馆陶渡河;正月十四日,燕*攻陷东阿;正月十五日,再攻陷东平;正月十七日,陷汶上;正月二十七日,陷沛县(进江苏);正月三十日,燕*先头部队到达徐州。建文帝见燕*再次出动,建文三年(年)十二月令驸马都尉梅殷(建文帝的姑父,顾命大臣)任总兵官,镇守淮安。建文四年(年)正月初一,建文帝将迁往蒙化的朱橚(废周王)召回南京。命魏国公徐辉祖率兵援山东。建文四年(年)二月初一,南*将领何福、平安、陈晖进兵济宁,盛庸进兵淮上。朱棣派兵袭击南*饷道后,二月二十一日,燕*击败徐州的出战*队,徐州自此闭城死守。十、灵壁之战徐州坚守不出,朱棣遂不再理会,继续南下。三月初一,燕*进逼安徽宿州。三月初九,抵达涡河(今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以北)。平安见到燕*一路南下,带兵来追;但三月十四日在淝河中了朱棣所设的伏兵,只得退回宿州。三月二十三日,朱棣遣将断徐州饷道,铁铉等率兵围攻,互有胜负。四月十四日,燕*进达睢水之小河,搭浮桥。次日,平安、何福领*夺桥,双方隔河僵持。数日后,南*粮尽,朱棣决定偷袭。半夜,渡河绕至敌后;但徐辉祖援兵正好赶到,四月二十二日,双方战于齐眉山(灵壁县西南三十里),南*大胜,斩燕将李斌。南*再次获得胜利,再加上暑热,燕*陷入窘境。四月二十三日,燕*众将要求北返,择地休整,朱棣不同意,说“欲渡河者左,不欲者右。”大部份人站于左侧,朱棣怒。朱能这时强力支持朱棣,表示“汉高祖十战九不胜,卒有天下”,坚定了燕*坚持的决心。这时,朝廷讹传燕*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遂召回徐辉祖。四月二十五日,考虑到在河边不易防守,何福移营,与平安在灵壁(一作灵璧)深沟高垒作长远之计。由于粮道被燕*阻碍,平安亲自率兵六万护卫粮草。四月二十七日,朱棣率精锐袭击平安,将其一分为二;何福全*出动救援,朱高煦也率伏兵出现,何福败走。南*缺粮,何福与平安决定次日(二十九日)突围而出,在淮河取得给养,号令为三声炮响;次日,燕*攻打灵壁墙垒,进攻信号正巧也是三声炮响。于是南*以为是己方号炮,纷纷夺路而逃;燕*趁势进攻,南*全*覆没。灵壁之战就此意外结束。此战燕*生擒了陈晖、平安、马溥、徐真、孙成等三十七员敌将,四名内官(宦官),一百五十员朝廷大臣,获马二万余匹,降者不计其数。只有何福单骑逃走。灵壁之战彻底击溃了南*主力,此后燕*在长江以北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十一、渡江进京灵璧之战后,燕*向东南方向直线前进。五月初七下泗州,朱棣谒祖陵。盛庸在淮河设下防线阻碍燕*渡河,朱棣在尝试取道淮安、凤阳受阻后,遣朱能、丘福率士兵数百人绕道上游乘渔船渡河,五月初九从后方突袭盛庸,盛庸败走。燕*遂克盱眙。五月十一日,燕*向扬州方向前进,五月十七日,到达天长(扬州西北50公里)。守扬州的监察御史王彬本想抵抗,但属下反叛,趁其沐浴时绑缚之。五月十八日,扬州不战而降。随后高邮归降。五月二十二日,朱允炆遣庆成郡主(朱元璋的侄女、朱棣的堂姐)与朱棣谈判,表示愿意割地。朱棣说“此奸臣欲姑缓我,以俟远方之兵耳。”郡主无言以对,遂返。六月初一日,燕*准备从浦子口渡江,但遇到了盛庸最后的抵抗。燕*战不利,朱棣打算议和北还。此时朱高煦引兵来援,朱棣非常高兴,说“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啊。”暗示朱高煦有机会取得储君宝座,于是朱高煦大受鼓舞,率众殊死战,击败盛庸。随后中央*的一支水*部队降燕,燕*遂于六月初三日自瓜洲渡江,并再次击败退守此地的盛庸。六月初六日,燕*至镇江,守将率城投降。六月初八,燕*驻扎于龙潭(距京师金陵东约30公里),朝廷大震。朱允炆徘徊殿间,召方孝孺问计。有人提议逃往内地以图兴复,方孝孺表示城中尚有二十万兵,应坚守待援;即使真战败,国君为社稷而死,是理所应当的。可以再派大臣、在京诸王前往谈判以拖延时间。于是六月初九,派李景隆、茹瑺等见朱棣,再次谈判;朱棣表示割地无名,只要奸臣。六月初十,遣谷王朱橞(建文元年逃回京城)、安王朱楹等第三次前往谈判,无果。六月十二日,外出募兵的大臣们仍未返回,朱允炆只得派在京诸王和武臣们守卫各门。时左都督徐增寿(徐达子,辉祖弟)谋内应,被一群文官围殴。之后,燕*抵金陵。徐增寿作内应,事败,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守卫金川门(位于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