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弘扬红色基因听听南郑区妇联干部分享的党
TUhjnbcbe - 2021/5/25 17:27:00

今年是中国共产*成立周年。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人,

怀揣信仰、视死如归

英勇斗争、忘我奉献

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为营造*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史学习教育实效性,4月12日,南郑区妇联*支部开展了一次“讲*史小故事”活动,使*员干部在情感共鸣中回溯初心、汇聚动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们讲述的*史小故事吧!

故事讲述

《明德英的故事》讲述人:刘昱村

明德英,女,年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21岁时,嫁给了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贫苦村民李开田。乡亲们让他们去看墓林,林边零星地块可供食粮,林里的树木可供柴草……从此,一个茅草窝棚架在了墓地边。全国抗战爆发后,她在家乡目睹了共产*八路*坚持抗战、一切为了民众的实际行动,从而对共产*八路*怀有深厚感情。

年冬,大批日伪*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村的八路*山东纵队司令部。11月4日,八路*一名小战士在反"扫荡"突围中身负重伤,被明德英机智救下,为他包扎伤口。当搜捕的日*走后,伤员因失血过多,缺水休克,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随后,她又和丈夫李开田倾其所有,收养伤员半个多月,使其康复归队。年,她又从日*的枪林弹雨中抢救出八路*山东纵队*医处香炉石分所13岁的看护员庄新民。明德英救护八路*战士的情节,后被写入小说《红嫂》,编入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随之传遍全国,家喻户晓,明德英也被公认为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解放后,她仍不忘爱*爱*,先后把儿子、女儿、孙子等送入子弟兵行列,体现了爱*爱*的沂蒙精神。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在探望她时,题词"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

年初,八路*山东纵队13岁的看护员庄新民和战友们按照上级命令,在反"扫荡"中一面救护伤员,一面掩护伤员突围转移。为减少伤亡,上级决定让庄新民等年龄较小的战士换上老百姓的服装。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庄新民与部队走散,不慎掉队,身体多处被山石划伤,与许多躲难的群众一起被日*抓住。由于年龄小,他没有暴露身份。后来,日*逼着这些被抓群众为他们向泰安城运送抢来的物资。在这些被抓群众中就有明德英的丈夫李开田。

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红嫂"遍沂蒙,明德英只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明德英救护八路*伤员的情节,后来被写入小说《红嫂》。新中国建立后,她先后把儿子、女儿、孙子等送入子弟兵行列,体现了爱*爱*的沂蒙精神。明德英老人于年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史研究室、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总*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明德英被评为"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申纪兰的故事》讲述人:杜荣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这里的村民自古以来只能靠天吃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而如今,这一切都因为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发生了改变,她就是申纪兰。

年,申纪兰出生在平顺县杨威村。年,她嫁到西沟村。年,申纪兰加入了西沟村妇女救国会,两年后被推荐为妇救会的主任。年,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22岁的申纪兰被选为副社长。此后,她积极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然而一开始的工作并不顺利,很多妇女都不愿意参加生产劳动。因为当时在西沟村,男女的劳动报酬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干同样的活儿,女社员的工分却比男社员少一半。

申纪兰明白问题的根源是男女劳动地位的不平等。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第一个提出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的口号。她开始走家串户,向妇女们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她组织女社员和男社员开展劳动竞赛,比撒肥、比锄苗……劳动竞赛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实证明女社员干得一点儿都不差,有的甚至比男社员干得还好。

经过不懈努力,年,西沟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年初,这一创举被《人民日报》用长篇通讯《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报道出来,25岁的申纪兰因此名扬全国,而她的努力和成果在定程度上解除了禁锢中国女性上千年的封建思想的枷锁。年,申纪兰作为人大代表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男女同工同酬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申纪兰是唯一一位参加了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66年间,申纪兰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涵盖“三农”、教育、交通、水利建设等各个领域,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年后,申纪兰担任过平顺县委副书记、山西省妇联主任等职务。但她始终坚持“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坐专车、不要住房、不脱离农村”的“六不”原则,永远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改革开放的40多年,她不断探索太行山区的发展道路,带领村民们创业致富,逐渐使西沟村形成了集旅游、商贸、种养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

申纪兰获得过无数荣誉,但她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员,她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后代。虽然一生奔波,没能生育,但她领养了三个孩子。为了不让晚辈们在思想上放松,觉得自己家和别人不一样,申纪兰经常提醒他们: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你要更努力。要想比别人强,就要比别人忙,要想学得好,就要比别人起得早。”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子孙们也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热爱劳动低调做人的品格。

申纪兰一生为西沟村的建设奔波劳碌,“勿忘人民”的初心早已融入她的血液,直至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年6月28日,91岁的申纪兰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去世前,躺在病床上的申纪兰牵挂的仍然是西沟村,她嘱咐身边人:“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穷家不好当。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省一分是一分,节省得多了也能办个事。

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申纪兰是时代的一面旗帜,她的一生都在为初心、责任、使命而奋斗,她更以劳动者的本色展现岀熠熠生辉的巾帼风采。

《全国最美家庭范丽萍一家:把满满的爱给了“捡来的”孩子》讲述人:靳炜

范丽萍是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彦博路社区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正是这个平凡的家庭却用无私的爱,十四年如一日地为一名智障儿童构建起一个温暖幸福的港湾。

年农历七月一天夜间,范丽萍丈夫驾驶出租车时,在山西平遥洪善镇马路边发现了一名弃婴,他把孩子抱回了家,回家后发现孩子脑部后方缝了11针,是个有疾病的男婴。当时,范丽萍忙生意又操劳自家两个孩子,精力有限,希望能有人抱养,但人们都不敢要这个病孩。

范丽萍带着孩子到处检查,人们都劝她把孩子送到福利院,亲朋好友也一致反对,说将来肯定是一辈子的负担。但范丽萍不忍心,还是把孩子留了下来,并给孩子起名*民范,小名宝宝,她带孩子到民*局备了案,决定亲自抚养。

宝宝因智力发育缓慢,走路不稳、说话很吃力,范丽萍到处求医问药,她多次和当地民*局联系,经过多方努力,年,医院给孩子免费做了脑积水分流手术。住院期间,范丽萍陪护宝宝40多天,看到范丽萍昼夜细心呵护被遗弃的孩子,病友和医护人员十分感动,纷纷为她点赞。

宝宝3岁时终于开始像正常孩子一样学坐、学走路了。为了让孩子身体更好发育,范丽萍和家人每天坚持给宝宝做全身按摩。她还买了学步车、扭扭车,方便孩子练习平衡。

宝宝6岁半的一天,范丽萍进货刚进门,丈夫把她拉到客厅,笑着说:“快来看,宝宝会走路了!”宝宝正独立练习走路,见到范丽萍高兴地喊出了声:“妈妈,我会走路了!”范丽萍激动地扑过去抱住孩子亲了又亲,脸上却挂满了泪珠。

宝宝的成长离不开范丽萍丈夫的鼓励和支持。孩子学习吃力,爸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辅导他做作业,每当孩子成绩有一点进步,他就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让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快乐之中。年5月,范丽萍和丈夫带着10医院复查。当年为宝宝做手术的大夫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根本没想到孩子发育、成长得这么好,不但能走路,还能背唐诗,这真是一个奇迹!”

如今14岁的宝宝已经上小学五年级,14年来,范丽萍为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付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心血!

“我觉得这是积德行善的事情。”谈到14年来的育儿艰辛,范丽萍只是淡淡一笑。相对于为宝宝的付出,范丽萍对亲生女儿和儿子很是内疚。由于长期照顾宝宝,儿子女儿都深深理解妈妈的辛苦,常常帮助爸妈一起分担,照顾弟弟,毫无怨言。

范丽萍女儿剖宫产手术住院,恰好宝宝也生病了,女儿不顾自己刀口的疼痛,催着妈妈赶紧回家照顾弟弟,还不时打电话问弟弟的身体状况。哥哥的婚事也曾经因为宝宝而受到影响,但哥哥从来都不曾嫌弃这个弟弟,“在哥哥眼里,*民范就是自己的亲弟弟。”

年的一天,范丽医院,放学后的宝宝赶到病房陪伴妈妈:“我生病了妈妈照顾我,妈妈生病了我要照顾妈妈。我会像妈妈照顾姥姥那样,换尿不湿、洗脚、按摩、喂饭,我全都能做!”范丽萍听后,再也忍不住满眼泪水:“有孩子这句话,我这辈子就是再苦再累也值了!”

范丽萍告诉记者,宝宝能有今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懂得感恩,范丽萍还加入了社区爱心协会、敬老协会等公益组织。节假日,她带着宝宝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给孤寡老人理发、打扫、剪指甲……疫情期间,宝宝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获得了“金融路社区小小志愿者”的称号!

“希望宝宝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能有一颗感恩之心,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提到宝宝点滴进步和成长,范丽萍满脸的幸福。

《赵一曼给7岁儿子的一封信》讲述人:吴娟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村团支部书记,在家乡积极组织“妇女解放同盟会”。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在*组织帮助下,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她积极参加*领导的“抵制仇货”的爱国运动,成为当地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事*治学学习。

大革命失败后,赵一曼按照*组织安排转移到上海。9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进行*的秘密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被*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年秋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代理书记,曾参加领导年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年,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组织领导当地工人农民成立反日游击队,与日伪*进行斗争。因为长年在外工作,她把儿子寄养在上海的一个亲戚家里,因为儿子出生时是列宁逝世5周年纪念日,也为了盼着儿子在战火中能够安宁长大,所以她给取名“宁儿”,宁儿在上海一天天长大了,但是他总是见不到在千里之外的妈妈。

年11月,在与日*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魔掌。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追上,再次落入日*的手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日本*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年8月1日,日*将她押往珠河。当时,她的儿子宁儿7岁,她知道自己有生之年已经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了,在奔赴生命终点的火车上,赵一曼把对儿子的话写了出来: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年8月2日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8月2日,日*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此时,赵一曼牺牲之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万岁”的口号。当赵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门外的草坪中央时,几个*警的枪口对准她。一个日**官走到赵一曼跟前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吗?”赵一曼怒视着,把手中的纸卷递过去说:“把这些话传给我家乡的儿子!”日*官看过字条,向*警们猛一挥手,罪恶的子弹射进赵一曼的躯体,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勇士》讲述人:卢文静

年上映的电影《勇士》以红*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史实为原型,展现勇士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战生死关口的非凡经历。李东学在片中饰演率领22名突击队员的*开湘团长,他与战士们穿越枪林弹雨的围剿,突破天险飞夺泸定桥,以血肉之躯粉碎了国民*府的阴谋,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不朽的一页篇章。在勇士们心中,*开湘团长不但是并战的战友,更是带领他们击败困难的“战神”。

影评:

“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的这首《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它负载着长征路上千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的万般豪情壮志。

在电影《勇士》中,着重还原了人民战士“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举,三天时间赶赴里路,一路还要躲避飞机轰炸及许多暗哨,是用艰辛和智慧走完的。习大大在文艺座谈会中说过:“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想必《勇士》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拍摄出来的像模像样的送给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

看多了外国大片,那些虚构的所谓“超级英雄”都不是建立在有力的现实基础上的。《勇士》中的民族英雄才能称得上是真英雄。李东学、于小伟等一众硬汉共同演绎了红*长征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人物,很多片中的场景与上学时课文里的词句相差无几,所有勇士一路上被敌人围追堵截,但他们心中始终坚持着一种信念:“跑完二百四,拿下泸定桥!”这种信念就是勇士精神。

攀爬铁索桥的艰险是这部电影中最具看点的桥段之一,生死关头勇士们的刚烈与机智一步一步的击退了敌人的攻击力,那个不幸被炮弹击中的勇士在掉进大渡河的瞬间,时间都凝固了,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很多观众都掉下了眼泪,活生生的死的代价换来的今日美好的生活,足以令人感动泪流。这个勇士用牺牲告诉人们,胜利是需要牺牲的。

是的,最后战争胜利了。战争的胜利是全体幸存的和已牺牲的战士们共同奋战的结果。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电影,还原了当年长征的诸多场景和事件。草鞋、铁索、森林穿梭,所有的元素都是课本中文字的真实还原。主演李东学更是把一个团长应有的顽强、果敢、足智多谋和纠结等各种情绪传神演绎,一个队伍的重点就在于有一个好的领导者,他需要顾全大局,需要指挥整个队伍的进退,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李东学这个团长是合格的。

今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电影、电视剧甚至动画片有很多,这部《勇士》算是打响了第一炮,厉害了,我的勇士!

《焦裕禄的故事》讲述人:王亚利

一提到河南兰考,大家便不约而同地想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那是他生前战斗并为之献出生命的地方。

年冬天,焦裕禄来到没有干部愿意久留的地方——河南兰考担任县委书记。那时,“三年自然灾害”虽然已经过去,但兰考的“三害”——风沙、盐碱和内涝十分严重,导致农业产量极低,全县粮食亩产仅有百来斤,兰考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百姓愁眉紧锁。

一踏上兰考的土地,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沙,看不到半点绿色;盐碱地白茫茫一大片,寒风中摇曳着毫无生机的枯草。这里的人告诉他:“今年春天,二十万亩的麦子丰收在望,却被*沙一夜之间摧毁;好不容易到了秋天,本来盼望能有个好收成,结果,连绵的秋雨,三十万亩的稻田也打了水漂,几乎颗粒无收。你再看看这盐碱地,就更不用说了……唉!”

看到此情此景,焦裕禄默不作声,过了好一会儿,他语气坚定地说:“请大家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

焦裕禄说到做到,上任第二天,就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中间调查访问去了。他心里非常清楚,想除“三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

年2月,县委成立“三害”调查队,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当时,焦裕禄已经患有严重的肝病,许多同志劝他不要下基层,等着听汇报就好了。他执意不肯,背着干粮和大家一起日夜奔波在兰考的土地上。

从此,每当风沙肆虐的时候,总能最先看到焦裕禄的身影,他总是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每当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又带头涉水查看洪水流势。他不辞辛劳地追寻风沙和洪水的去向,他知道,这才是掌握风沙、水涝规律最有利的时机。

有一次,焦裕禄在回县城时遇到了大暴雨。这场雨已经不停歇地下了七天七夜,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焦裕禄认为这是查看洪水的好时机,就带着县委的三个同志,径直奔向了洪水源头。

焦裕禄拄着木棍边往前探着走,边观察洪水的流向,并不时地与同事交流。过了一会儿,他停下来,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拿出纸和笔,画起洪水的流向图。突然,他的手抖了一下,笔差点掉进水里。同事见他的脸色有点难看,知道他肝病又犯了,恳求他回去休息。焦裕禄摆摆手说:“没事,没事!一会儿就好了。”

就这样,焦裕禄边走边画,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傍晚,等他找到洪水的源头,见到了当地的支部书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顾不上休息,马上拿出画好的一张张洪水流向图,高兴地对支部书记说:“问题终于可以解决了。你看,从这里开一条河,再从这里挖一条沟,就可以把几个大队的积水全都排出去了!”支部书记听了也十分兴奋,高兴地说:“这下我们的好日子有盼头了。”在得知焦裕禄还没有吃晚饭时,支部书记赶紧张罗着给焦裕禄派饭。他连忙摆手说:“这么大的雨,群众弄吃的不容易,不麻烦老乡啦!”说完,他冒着风雨往回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焦裕禄的带领下,一百二十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奔波,调查队摸清了“三害”的底细,他们把全县八十四个大小风口、一千六百个大小沙丘、大小河流走向分布都查清、编号、绘图,整理了一整套具体翔实的一手资料,为尽快改变兰考的面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年春天,兰考人民同“三害”的斗争胜利推进,而焦裕禄的肝病已经到了晚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请求死后埋在兰考的沙堆上,他要看着后人把沙丘治好。

这就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县委书记、*的好干部,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焦裕禄精神,成为几代人的楷模。

《血色芳华!她在狱中给襁褓中的孩子写下最后一封信》讲述人:徐春艳

“你的外祖母家在北方,河北省阜平县。你的母亲姓赵。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上死的。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写下这封绝笔信时,革命烈士赵云霄年仅23岁,她在给襁褓中的女儿喂过最后一口奶后,毅然走上了刑场。

赵云霄,河北阜平县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同年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与同在莫斯科学习的陈觉结婚。年9月,赵云霄同丈夫一起回国,在湖南等地从事*的秘密工作。年4月,由于当地*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赵云霄和丈夫离开湖南醴陵,调回湖南长沙到湖南省委机关工作。

之后,陈觉被派往湖南常德组织湘西特委,赵云霄则因有身孕,不宜下乡,便留在湖南省委机关负责各地联络工作。年,这对革命夫妻先后落入敌网,均被关押在长沙陆*监狱。那个时候,赵云霄已经怀有4个月身孕。

在狱中,任凭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问,赵云霄和丈夫始终大义凛然、坚韧不屈。多次审讯未果后,反动当局以“策划暴动,图谋不轨”的罪名,判处她和丈夫死刑。

年2月,赵云霄在狱中诞下一名女婴,取名为“启明”,意为在黑暗中盼望破晓,无论身处多么黑暗的环境,她都对未来革命胜利充满希望。

尚在襁褓中的启明满月不久,赵云霄就接到死刑判决书,怀抱着幼小的婴儿,她满怀不舍地给女儿写下了绝笔信。作为母亲,她面对嗷嗷待哺的女儿是多么不舍,多么痛彻心扉!而为了革命理想,面对丈夫的先行离去,赵云霄在舍生取义之时又是多么的大义凛然、坚韧不屈!

年3月26日,赵云霄临上刑场前,看了女儿最后一眼,把孩子的模样深深记在了心里……

行刑当天,赵云霄视死如归,振臂高呼“打倒国民*反动派”“打倒汉奸卖国贼”“中国共产*万岁”等口号。正值青春年华的她壮烈牺牲于长沙,生命永远终止在23岁。令人心痛的是,小启明因体弱多病,4岁便夭折了。

时移世易,斗转星移。90多年后,这封妈妈写给女儿的绝笔信,仍然能让人真切感受到先烈为无产阶级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决心和昂扬斗志。如今,走进湖南醴陵仙山公园北门,拾级而上,便能看到竖立在醴陵市烈士陵园中的一对革命伉俪雕像:手戴镣铐的夫妇二人相互依偎着,坚定地看向远方。

陵园管理所所长杨云志无数次读过赵云霄写给女儿的绝笔信,他每次读来都觉得内心震荡:“每次读,我都会被烈士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强大的内心所打动。”

每年清明前夕,当地一些师生会怀着崇敬之情来到陵园参观,纪念这对英勇的革命伉俪。诵读赵云霄给女儿的绝笔信,让师生们内心澎湃。

“老师给我们读了赵云霄给女儿的信,我心里很难受,也很感动。”醴陵市实验学校学生罗弈然给赵云霄也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唤她为“云霄妈妈”——因为“是你们的无私才让您的儿女们有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钱壮飞的故事》讲述人:杨旭

钱壮飞,年加入中国共产*,是中国共产*早期杰出的情侦与保卫工作者,和李克农、胡底一起被称为中国共产*历史上的“龙潭三杰”。年,经*中央批准,钱壮飞打入国民*最高情报机关——中统,担任中统局长徐恩曾的机要秘书。
  智取密码本保卫*中央
  年12月下旬,徐恩曾继叶秀峰之后接任了国民*中央组织部*务调查统计科(简称中统)科长之职。徐恩曾一上任,立即任命钱壮飞为自己的机要秘书。
  徐恩曾已经把钱壮飞看作自己的心腹,但有一样东西一直没有交给钱壮飞,那就是国民*高级官员之间所用的密码本。一次,徐恩曾到上海开会,禁不住想找个地方玩玩,钱壮飞便趁机介绍某某妓院刚来了一个漂亮姑娘,美的程度大可倾国倾城等等。徐一听便来了劲,急得马上就要去看。钱壮飞便说:“不行,你身上带着那东西,怎么能随便到那种地方去呢?”徐立即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密码本,当着钱壮飞的面锁进了机要柜里。徐走后,钱壮飞立即用事先配好的钥匙打开机要柜,取出密码本并用照相机全部拍摄,完成后仍放回原处锁好。就这样,国民*高级官员使用的密码本,就神不知*不觉地落到了钱壮飞手中,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使我*中央转危为安的巨大作用。
  年3月,顾顺章受*中央派遣,从上海经武汉护送张国焘、沈泽民赴鄂豫皖根据地工作。顾顺章返回上海途中,在武汉不顾*的秘密纪律,在公开场所抛头露面耍魔术,于年4月24日被国民*特务逮捕。被捕后,顾顺章立即叛变。顾顺章叛变后,首先供出了中央驻武汉的秘密交通机关、湘鄂两省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团驻汉口办事处,口称可以在三天之内把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及其中央领导人一网打尽。
  4月25日正好是星期六,徐恩曾一大早便溜到上海度周末去了,只剩下钱壮飞守在“大本营”里值班。晚上,他突然连续接到武汉特务机关发来的6封特急电报,全部注明为“徐恩曾亲译”。武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钱壮飞的大脑在飞快思索,最后决定先把电报译出来再说。当他用从徐恩曾处拍到的密码本把电报译出来一看,不禁大吃一惊!
  第一封电报载:黎明(顾顺章的化名,钱壮飞知晓)已被捕并自首,如能迅速解抵南京,三天之内可将中共中央机关全部肃清;
  第二封电报载:将用兵舰将黎明押送南京;
  第三封电报载:因黎明讲兵舰太慢,决定改用飞机押送南京;
  第四封电报载:不要把黎明被捕、自首的消息让身边的人知道,否则把上海中共中央一网打尽的计划就会落空。
  ……
  钱壮飞记下电报内容,再按原样把电报封好,立即派我*交通员刘杞夫连夜坐火车赶到上海,找李克农报信。第二天早晨,钱壮飞若无其事地把6封电报全部交给徐恩曾,便装作回家休息,从容不迫地离开了“大本营”,到上海找*组织去了。
  李克农接到刘杞夫的报告,当天便找到陈赓,迅速把顾顺章叛变自首和敌人正在采取的措施报告了周恩来和*中央。周恩来立即以超人的冷静与胆魄采取了紧急措施,于4月26日安排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等领导机关和相关人员全部搬家,安全转移到了新的秘密地点。我*避免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4月27日,顾顺章随蔡孟坚到达南京,蔡孟坚立即带他去“大本营”见徐恩曾,一进号,顾顺章告诉蔡孟坚:“这里就是共产*在南京负责人的通讯处。”蔡孟坚听后,不禁浑身颤抖。顾顺章紧接着说:“速将徐恩曾先生的机要秘书钱壮飞扣留,如钱逃跑,则前功尽弃!整个肃清计划,也会全部落空。”当徐恩曾知道自己的机要秘书钱壮飞是中共高级情报人员时,也变得呆若木鸡,赶忙派人追捕。可此时的钱壮飞早已脱离了魔窟,回到了中共*组织的身边。

《刘胡兰的故事》讲述人:莫建平

在英烈的故乡,刘胡兰烈士的英名与事迹深深铭刻在当地干部群众心中,她信仰坚定、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几代人,并同毛泽东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起,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励精图治,奋勇前进。

年,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府。从此,刘胡兰开始接触到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她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站岗、放哨、送情报,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刘胡兰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于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员。这一年,她才14岁。

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

年3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在陕北转战途中,亲笔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出决定,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正式*员。

英雄浩气传千古,胡兰精神照后人。

“刘胡兰精神就是忠诚、责任与奉献。”为了纪念刘胡兰,宣传刘胡兰精神,文水县南武乡南明阳村村民吕庆

和骑着摩托车奔波万里,完成了百场刘胡兰革命电影走遍全国义映活动。吕庆和告诉记者:“几十年来,刘胡兰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工作、生活,在别人眼里,我是赴疆勇士、单骑英雄,可在我看来,我只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当年刘胡兰被捕、就义的文水县云周西村观音庙附近,已建成刘胡兰纪念馆。高大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央,刘胡兰雕像气宇轩昂。这里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明节前,天天都有千名群众自发组织前来参观瞻仰,缅怀先烈。4月3日上午,余名中小学生来到这里为革命先烈扫墓,在学校老师组织下,他们有序地来到烈士墓碑前,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表达崇敬之情。“今天参观了纪念馆,还听了李爷爷给我们讲刘胡兰的故事,感觉很受鼓舞,我们以后要更加努力,不怕困难,建设我们的家乡。”参加完活动的六年级小学生安卉茹向记者吐露自己的心声。

当地干部怀着对英雄家乡的深厚感情,表达了改变文水面貌的决心,大家表示,要义不容辞地弘扬“坚定信仰、严守纪律、彻底奉献、敢于担当”的新时代胡兰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勇气,建设和振兴胡兰家乡,努力把英雄的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董存瑞的故事》讲述人:蔡尉

董存瑞生于年10月15日,河北省怀来县人。

他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他年7月参加八路*,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的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守*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指定任务,但突遭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的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未成功。这时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员,请准许我去!”他毅然地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在前进中左腿负伤,但顽强地冲至桥下,由桥型暗堡的地理位置,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的碉堡被炸毁,他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年6月8日,十一纵队*委决定,追认他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员;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发布将隆化中学改为有瑞中学。还有很多的赞颂诗歌:《赞英雄一董存瑞》,《赞有瑞》,《无题》等。董存瑞的烈士陵园位于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董存瑞的塑像再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在*史故事中,我们重访历史时刻、重温历史图像、重读英雄人物的心路历程,致敬中国共产*百年的光辉历程!

下一步,区妇联还将围绕“学*史、颂*恩、办实事”,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学习红色经典、录制短视频等方式,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庆祝建*百年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敬请期待!

编辑:杨旭

审核:杜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弘扬红色基因听听南郑区妇联干部分享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