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建*
一百年
从年到年,中国共产*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01
吉鸿昌
吉鸿昌(.10.18-.11.24)抗日爱国名将,原名恒立,字世五。河南省扶沟人。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团长。骁勇善战,人称“吉大胆”。年任第36旅旅长,10月,率部参加北伐战争,由兰州兼程东进,参与解西安之围。年任第19师师长,5月出潼关占河南洛阳,在*沙峪率师夜渡*河,击退奉*,连克新乡、安阳数城。年任第30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年任第10**长兼宁夏省*府主席。年5月参加蒋冯阎战争,任冯*第3路总指挥。9月接受蒋介石收编,任第22路*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旋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不愿替蒋打内战,态度消极。翌年称病去上海就医,与中国共产*中央*委接触,随后曾在潢川组织所部起义参加工农红*未果。8月被蒋解职,强令出国“考察”。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
02
董存瑞
董存瑞(.10.15-.5.25),汉族,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国共产**员。董存瑞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年7月参加八路*,任某部6班班长。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他*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守*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03
陈若克
陈若克,又名陈玉兰、陈雪明,祖籍广东顺德,年出生在上海。她的家境并不宽裕——父亲是当地报馆的小职员,母亲是婢女出身的家庭妇女。陈若克8岁时,曾在小学就读过一年半的时间。因在学校寡言少语,被老师、同学喊做“小哑巴”。随着父亲病故,陈若克不得不辍学,随母亲进工厂做工。
年8月,陈若克加入中国共产*。随后,她辗转湖北、山西等地,并于年进入华北**干部学校学习。其间,她不断汲取先进思想的养分,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她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妇委会委员,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驻会议员,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执行委员等职务。
年深秋,日伪*大举进逼沂蒙山区。11月7日,在突围作战中,怀有8个多月身孕的陈若克不幸被俘。两天后,她在狱中产下一名婴儿。但这并未引起敌寇丝毫的怜悯。陈若克饱受身体上的摧残与精神上的折磨。她的孩子更被敌人当成要挟她的资本。日本人知道陈若克身体虚弱、无力喂养孩子,于是便把一瓶牛奶送进牢房,希望以此击垮她的精神防线。陈若克没有屈服于敌人的威逼利诱,她毅然咬破自己的手指,用鲜血哺育自己幼小的孩子。
恼羞成怒的日*最终举起了屠刀。11月26日,陈若克母子二人惨死在侵略者的刺刀之下。
今天,在孟良崮烈士陵园,在沂蒙红嫂纪念馆,陈若克的名字如雷贯耳,她的事迹被广为传颂。松柏林下,山风萧萧。陈若克墓的身后,是一眼望不尽的、像方阵列队般的无名烈士墓……
04
张绪
张绪年离休。在当天的日记里,他写道:“共产*员永远没有二线,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要力所能及地为*做些工作。”
离休后,他把对*的深厚感情融入到学习、宣讲*的理论的新征程中。年10月,“老战士报告团”成立,张绪被推举为团长。此后,他带领报告团先后到过全国20多个省区市作报告,被誉为“*的报告员”。
他把理论要点做成小卡片随身携带,走到哪儿、讲到哪儿。他要求报告团做到“传统报告要以情感人,理论辅导要以理服人”。
他的左眼视力只有0.3,每次作报告前,必须拿着放大镜准备讲稿。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偏远山区,张绪都做到了报告团每请必到。年上半年,湖北老河口空*某训练基地邀请报告团去作报告,84岁高龄的他,被多种疾病缠身,毅然亲赴现场。数百公里长途奔波,医院。
22年间,张绪和战友们为*地作报告多场,直接听众达多万人次。报告团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和“全国老有所为先进集体”称号。
张绪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公私分明。他的4个儿子均在部队服过役,身为*级干部,他从没为儿子们上学、提干等向组织开过口。
曾经,他的二儿子、三儿子夫妻俩均下岗,生活极为艰难。但他在日记中写道:“不能因为家里的事破坏了*性原则。困难总是会有解决的时候。”
6年6月,张绪请报告团成员毛兰成帮自己录了一张光盘。在光盘里,他对儿子们说:“我参加革命几十年,没有给你们留下金,也没有给你们留下银,留给你们的就是这张光盘。里面是我的革命经历和我作为一名共产*员的做人准则。你们要经常看一看,不要忘记你们是红*的后人。”
8年2月19日,张绪因肺部感染又一次住院。3月28日,他病情恶化进入昏迷状态,直至5月1日逝世,终年87岁。
年,张绪立下遗嘱,要求死后将遗体火化,骨灰撒到江城。他逝世后,家人发现他不知何时立了一份新的遗嘱。在这份新的遗嘱里,他写明捐献遗体——“挥泪告别众亲朋,含笑去见马克思。遗体捐医供科研,团结战斗寄哀思。”最终,家人按照遗嘱把他的遗体捐献给了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
05
何功伟
何功伟,年出生,湖北咸宁人。中学时期,他积极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投身中国共产*领导的进步活动。年8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年6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随即受*组织派遣回家乡开辟鄂南抗日根据地,任鄂南特委书记。年9月到湘鄂西区工作,任区*委宣传部长。年2月任湘西区*委书记,8月任鄂西特委书记。年1月20日在恩施被捕。
在狱中,何功伟始终坚信*的事业,严守*的秘密,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既经受了严刑拷打的考验,又挫败了敌人的“劝降”伎俩和“感化”阴谋,严词拒绝了敌人高官厚禄、出国留学等所谓“自首”条件。
面对敌人先后十余次利用其亲属到狱中劝降,何功伟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儿献身真理,早具决心,苟义之所在,纵刀锯斧钺加诸颈项,父母兄弟环泣于身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当局正促儿‘转变’,或无意必欲置之于死,然揆诸宁死不屈之义,儿除慷慨就死外,绝无他途可循,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成仁取义,此正其时。”
他在给妻子的诀别书中写道:“告诉我所有的朋友们,加倍的努力吧!把革命红旗举得更高。好好地教养我们的后代,好继续完成我们未竟的事业。”表现了一个共产*员的坚定信念和为理想、为*的事业献身的浩然正气。
年11月17日,何功伟被敌人押到恩施方家坝后山五道涧刑场。在临刑的余级石板路上,敌人放言只要何功伟回一回头就不杀他,但遍体鳞伤、拖着沉重脚镣的他义无反顾,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时年26岁。
06
辛锐
辛锐原名辛树荷,年生于山东省章丘县(现济南市章丘区),出身名门。10岁那年,她跟随时任山东省参议员的祖父辛铸九来到济南,定居在大明湖畔,师从济南名画家*固源学画。七七事变后,日寇直驱*河北岸,威逼济南。是年8月底,辛锐随父亲辛葭舟离开济南,几经辗转,移居滕县桑村镇。日寇占据滕县后,烧杀奸淫,日甚一日。辛氏一家在有家难归、救国无门的危难时刻,加入了八路*。“参加八路*了,是革命战士了。”辛锐经常这样告诫弟弟和妹妹。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一家人开始了艰苦的*旅生涯,人不卸甲,马不离鞍,居无常所,食无定时是常有的事。
年11月,侵华日*出动五万兵力,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辛锐当时已有身孕5个月,与部分人员隐蔽在大青山的大崮一带,而陈明率60余名机关人员突破敌人防线插入敌后。
12月17日,一股撤退的日*包围了辛锐的驻地。情况万分紧急,必须马上转移。四名同志抬着辛锐上了北山,刚出村,枪声大作,日*围了上来。辛锐果断地命令同志们放下她赶快突围。四名同志不忍心这样做,仍然抬着她边打边冲。不料辛锐一跃从担架上滚下来:“你们快走,冲出一个是一个!”这时,敌人已经围上来,狂叫着:“抓活的!抓活的!”辛锐一连扔出两颗手榴弹,敌人倒下数人。突然,一梭子弹飞来,射中辛锐胸部。她强忍着剧痛,靠在一块石头边,怒视敌人,待日*靠近了,她用力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轰”的一声巨响,年仅23岁的辛锐与敌人同归于尽。
来源:材料与食品学院*建办
图/文:学习强国
图文编辑:麦境研
一审:何瑞芝
二审:余建萍
三审:陈永强
发行:材料与食品学院新闻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