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与陈洪新(中)
袁隆平与华国锋
他是怀来县委书记
晋察冀南下干部带队
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组长
毛主席与他谈“三绝碑”
他较早提出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把杂交水稻推广种遍半个中国
69岁南下助海南省实现粮食自给
为推广杂交水稻进京上访国务院总理
他与毛泽东邓小平华国锋聂荣臻有交集
当地委书记农业厅长省*协副主席有何成绩?
陈洪新(-)男,汉族,河北唐县人,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曾历任中共房涞涿县委书记兼*委,怀来县委书记兼县大队*委,中共中央中原局巡视团副团长、中原局*策研究室农村组副组长,湖南省衡阳地委第一副书记,中共湘南区*委常委、秘书长,湖南省委农村部副部长、省委农林水办公室主任、*组书记,湖南省人民委员会第一秘书长,湖南郴州地委书记兼*分区*委,湖南省农科院长、*委书记,湖南省农业厅长、*组书记,湖南省*协副主席。年任海南省人民*府顾问、第七届全国*协委员,年离休,享受正省级医疗待遇。年5月23日,在海口逝世,享年岁。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我*从晋察冀解放区选派了大批南下干部,当年他们告别故乡亲人,从工作地出发,很多人在南下进*中牺牲了,许多人留在了南方,为革命奉献了青春人生,等再次回到家乡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而有更多的南下干部再也没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再听一次熟悉的乡音了,他们长眠在南国大地……这里介绍一位,他曾担任怀来县委书记,年被选为南下干部,后成为湖南省农业厅长兼农科院长、全国杂交水稻专家组长、省*协副主席、海南省*府副省级顾问。他还曾与毛主席、邓小平、华国锋有工作交集……年是中共成立百年。为了回顾河北发展的光辉革命历史,缅怀英勇奋战、无私奉献的革命先辈,我们撰写了他的英雄事迹……从县委书记到全国推广杂交水稻总指挥——晋察冀解放区南下干部陈洪新红色传奇作者:尤子健、章婷、王占春年5月23日,在南方生活工作了70年的陈洪新百岁仙逝。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海南日报等媒体长篇报道了他的事迹:《种在稻田里的情谊:陈洪新与袁隆平》《陈洪新:推广杂交水稻的河北人》《陈洪新是杂交水稻之祖》《河北山村走出的南下干部》《陈洪新与毛泽东》……这个出生在河北太行山区乡村,曾战斗的中国塞北的“怀来县委书记”,是如何走出去,又是怎样去到南方的呢?他有哪些杰出成就?15岁辍学,25岁当县委书记抗战胜利后陈洪新与母亲年3月24日,陈洪新出生于河北唐县石门乡石门村。这年冬天,他的父亲不幸因病去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艰苦劳作培养儿子,他在学习上十分争气。年春,陈洪新上了小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年,陈洪新到唐县东关高级小学读书。两年学习过程中,每次国文、算术、地理考试都是分,其他课程均在95分以上,每个学期总评排名都是前三名。年,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国立保定中学。他对未来充满信心作诗:孩儿出深山,读书赴平原,前面有险阻,只有勇向前。然而,就在陈洪新进入省会保定中学不久,家里被土匪洗劫,生活遭遇困境,无奈之下,15岁被迫辍学,回家务农。年,因母亲生病,陈洪新自学了中医,开始救治村民。年春天,17岁的陈洪新被聘为村小学教师,年薪是30块银元,这在当时算不错的收入。然而,平静的生活没有维持多久。年8月份,日寇侵占唐县县城。当年,18岁的陈洪新既有文化,又有抗日热情,被唐县二区战地动员委员会派到石门村一带做抗日动员工作,任该地动委会主任。那真是: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年1月,他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年4月,他被任命为中共唐县二区区委书记。当年秋季扫荡中,身患重病的陈洪新一度藏身草坑躲避日寇追捕。此后的战争岁月中,陈洪新多次遭遇危险,但他都化险为夷。年5月,他年仅25岁出任房涞涿(房山涞水涿县)县委书记兼县大队*委。年8月,抗战胜利后,他和母亲团聚。正当人民在*的领导下,积极发展生产,医治战争创伤,建设美好家园时,国民**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28岁的怀来县委书记创拥*小唱年夏天,国民**队占领了涞水县和附近铁路线,上级就把涞水山前的部分划给涿县,加上涿县平汉铁路以西部分组建为涞涿县,陈洪新任县委书记,驻地迁到涞水县龙安村,隶属察哈省平西地委、专署领导。年,国民**队在怀来县境内铁路两侧搞无人区,把靠铁路附近村庄的群众都迁走,想控制我*我*跨越铁路活动。根据这种形势,年11月,中共北岳区决定将京张铁路南的怀来县改称怀来(路南)县,抽调一批优秀干部加强怀来县的领导,任命28岁的陈洪新为县委书记兼县大队*委,郭洪为县长。将路南三个区调整为五个区。陈洪新带领县级干部县大队帮助搞土改,深入发动群众,建设一块比较巩固的根据地,支援各游击区开展工作,支援解放战争,一部分干部保卫土改运动;一部分干部到游击区去配合区干部活动。他们组织各村民兵,破坏京张铁路,炸毁道轨根、桥梁一座,拔掉电线杆根,割断电线斤。年5月,县大队在葫芦套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经过一个多小时激烈战斗,击毙敌人10余人,俘30余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余支。这次战斗基本上消灭了这一带的反动武装。同时,在沙城、宋家营等地建立多处战地粮库,供*粮近1千万斤,每天出动多头牲口往前线运输粮食,制作担架1多副,组织了多人担架队随*转战,为了保证参战部队畅通无阻,全县修复道路0多公里,并组织0多名民工配合部队,利用5天时间在永定河上架设一座木结构大桥,全县建立三个兵站和24个交通站,为过路参战部队带路、介绍地形及敌情,负责参战部队的通讯联络、物资运送,组织了医院护理照顾伤员。同时,全县还组织发动妇女为前线战士做*衣和*鞋,共做*鞋多双,有力地支援了前线部队。在解放战争中,陈洪新在解放区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从人力、物力等各方面有力的支援了解放战争,他们还创立了《拥*小唱》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从此,这首歌传遍了解放区大地……相识少女战地婚礼年6月,陈洪新在任房涞涿县委书记时,到四区检查工作,区干部正好集中在庄头村开会。不久,有多敌人向这个方向开来了,与区小队发生了战斗,有一个女孩子挺身而出,将他们领进地道里隐蔽,将敌人引向另外方向去了,保护了县区干部安全。陈洪新出地道后,正好与这个女孩子相遇,听区长介绍说:她叫张黎,今年15岁,在区妇救会从事抗日工作,已经是一位年轻的共产*员,她的二姐引她走上了革命道路。陈洪新和她简单地交谈了几句,握了握手,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她剪着短发,跟假小子一样,这就是他俩的初相识。自从这次战斗认识以后,她在区妇救会工作,离县委驻地很近,这时候他们见面机会多了,经常见面谈话,交流思想,每次她都非常热情,一往情深。年11月,陈洪新将调任怀来县委书记,就征求她的意见,问她去不去,要是到怀来县去,我就带你去。她说:我愿意跟你去。新成立的怀来县,调配班子时,需调一批干部过去,陈洪新就跟平西地委点名要调张黎过去,地委同意,她就到了新成立的怀来县工作,在县委组织部当干部。在怀来搞完土改,各游击区发动群众也都有了立脚点,调查研究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这时有了新的任务。年,由于中原解放区日益扩大,需要大量地方干部,中央决定从老解放区抽调干部南下支援新区。这批干部,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下干部”。陈洪新被选为南下干部,准备先到中原地区,走前他俩商量要不先结婚吧,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呢。她说好!等有了条件再南下找你去。当时在怀来县举办了一个简单的战地婚礼,由县城市工作部长主持,他们买了2斤花生米,大家喝着水,就着花生米,说说笑笑,宣布了一下,婚礼就结束了。婚后不久,陈洪新就动身南下了,组织上为了照顾张黎,把她从怀来县调到北岳区*校工作。南下中原中南局年5月,晋察冀南下干部支队组成,其中平西干部大队代号是十三大队,由陈洪新书记带队。陈洪新回忆:“当时有0名晋察冀干部一起南下,来不及准备就匆匆出发了。大家没有犹豫,我们是哪里需要哪里去。”就这样,他第一次离开了河北家乡这片养育的土地。他们一路南下,到达中原局所在地河南省宝丰县,在这里召开欢迎大会,邓小平、刘伯承、陈毅、邓子恢等发表了讲话,高度评价南下干部的意义。经过学习、培训,这批南下干部大部分分到了河南省,陈洪新留中原局机关工作。在邓小平、刘伯承的领导下,他历任中原局工作团、巡视团副团长、*策研究室农村组副组长、研究员。年初的一天,有人找陈洪新,一看是爱人张黎来到了,他喜出望外,原来她是随北岳区*校南下干部一起来的,听说陈洪新在中原局,她就找到这儿。这是他俩分离9个多月杳无音信后,再次相会,不久中原局搬到开封,他俩一起去了开封市。一直工作到年,中原局改称中南局,办公迁到了湖北武汉。这时陈洪新想离开局机关,到基层省市去,上级安排他到了湖南省,出任衡阳地委书记。湖南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与毛主席年,陈洪新来到湖南,从此,开始了在湖南长达30多年的工作生活。他历任衡阳地委书记、湘南区*委常委、秘书长、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省农林水办公室主任、*组书记,湖南省人委第一副秘书长。年,陈洪新调任郴州地委书记兼*分区*委。年3月,毛泽东视察南方,在专列上毛泽东会见了湖南省的地委书记们。毛主席问陈洪新的姓名写法。他回答:“我叫陈洪新,洪是洪水的洪,新是新旧的新。”毛主席开玩笑地说:“洪水猛兽多可怕呀,老百姓都怕你吧!”他说:不!我和老百姓关系很好,是人民的公仆。毛主席问:是哪里的人?回答:河北省唐县人。毛主席说:河北梆子好啊。他问:河北梆子好在哪里呢?毛主席说了四个字:慷慨激昂。毛主席又问他在哪里工作,我回答是在郴州地委。省委书记张平化插话说:他是郴州地委第一书记。当毛主席知道陈洪新是郴州地委书记的时候,便饶有兴味地问道:“你们郴州有个‘三绝碑’,你看过吗?”陈洪新回答:“我知道,但没细看过。”毛泽东示意大家坐下,然后便给大家娓娓道来:公元年冬,北宋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着名词学家秦观,因‘元祐*人’的牵连,遭章惇的排斥和打击,被削职流放到郴州。他远离亲朋,穷困潦倒,忧愤满腹,便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毛泽东背诵起《踏莎行·郴州旅舍》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毛泽东背诵完了这首词说:“这首词将一个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冲突中受排斥打击的知识分子不得志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苏东坡很喜爱这首词,因为他同病相怜。四年后,秦观病死,苏东坡怀念朋友,将此词抄在自己的扇子上,并附上跋语: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后来,书法家米芾以其沉着俊逸的书法将秦词苏跋写了下来。宋朝以淮海词、东坡跋、米芾笔之造诣精深而谓之三绝。后人将其刻于崖壁,称三绝碑。”讲到这里,毛泽东亲切地望着陈洪新,语重心长地说:“过去郴州是瘴疫之地,文人墨客贬谪于此。现在郴州不同了吧?”陈洪新激动地说:“现在很好,我们一定把郴州建设好。”毛泽东离开郴州之后,陈洪新马上去看毛泽东说的那个“三绝碑”,落实了修复和保护的措施,使“三绝碑”再放光芒。全国推广杂交水稻战役总指挥文革中陈洪新受到迫害。年复出,陈洪新出任湖南省农科院革委会副主任、*委副书记,分管科研工作。从烽火岁月走来的他知道,“粮食”两个字,对中国社会是何等重要,杂交水稻的研究,正好是自己主管的工作,他大力支持这项研究。他上任赋诗两首:我和杂交逆风行。舍生忘我往前冲。无非摘掉乌纱帽,为国为民也甘心!流言飞语耳旁风,抓住杂交不放松。待到粮丰仓满时,功过是非自然明!年10月,支持袁隆平研究的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年10月,陈洪新提出利用华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气候条件,组织更多的育种人员“扩大南繁”,加速杂交稻种子的繁殖。他的大胆构想得到湖南省委的支持。省农科院决定派袁隆平、陈一吾两位专家进京向农业部汇报,但因有关领导无暇听取汇报失望而归。此时的陈洪新心急如焚,因为年湖南杂交水稻种子的四次“扩繁”就是为了争取能在年全国大面积推广,他决定亲自进京找有关领导汇报。年12月17日,他们到达北京,准备直接向部领导汇报,但连续三天接到农业部通知∶领导太忙,请等待。陈洪新于12月20日(周六)马上给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的华国锋写信,他把信直接寄到国务院办公厅,信封上写着“华国锋同志亲收”。12月22日(星期一)上午9点,国务院办公厅打来电话通知陈洪新:下午3点华总理听汇报,到时会派车来接,请不要外出。当天下午3点前,陈洪新等人被接到中南海会议室,华国锋和当时分管农业的副总理陈永贵、农业部长沙风、常务副部长杨立功都来了,汇报进行了三个小时,华国锋认真听取了汇报,不时提出问题并做记录。听完汇报后,华国锋对杂交水稻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很有针对性地指出:“对杂交水稻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同时又要扎扎实实地推进,要领导重视、培训骨干、全面布局、抓好重点、搞好样板、总结经验、以点带面、迅速推广。”并当即拍板:第一,中央拿出万元人民币支持杂交水稻推广,其中万元给湖南作为调出种子的补偿;30万元给广东购买15部解放牌汽车,装备一个车队,运输“南繁”种子;第二,由农业部主持立即在广州召开南方13个省(区)杂交水稻生产会议,部署加速推广杂交水稻。有了国务院强力支持,年冬天,湖南省*府加大了杂交水稻推广的力度,组织育种大*赴海南岛制种,拉开了全国大规模南繁制种的序幕。陈洪新赋诗:亲见亩产已过千,心情激动难入眠。倘若稻田杂交化,民食为天乐开颜!年7月,陈洪新平反后,出任湖南省农业厅长兼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长,在杂交水稻“海南繁种”的战役中,陈洪新是总指挥,袁隆平是总技术顾问,两人组成“*金搭档”,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为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大面积推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继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一直把陈洪新当做伯乐和知己,尊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祖”。他动情地说:“如果没有陈洪新不辞辛劳,‘周游列国’的积极组织推广,杂交水稻这一成果可能是摆设在阳台上的一瓶美丽的鲜花。”袁隆平饱含深情的这句话,从侧面印证了陈洪新的地位。陈洪新为了推广杂交稻,跑遍全国十几个省区,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年全国达到近2亿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41%,出现了我国杂交水稻生产史上的一个高峰。杂优稻不仅走向全国,还走向世界。陈洪新深情地说: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人口众多,杂交水稻研究取得成功,是对全世界一个划时代的贡献,还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是中国农业*策的胜利,是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长期、紧密合作,辛勤劳动的胜利。年6月,陈洪新因成绩突出,当选为湖南省*协副主席,第七届全国*协委员。年,陈洪新回到了故乡,回到了他曾经当县委书记的怀来县,当时的陈洪新也许不会想到,这一别竟是几十年。彼时的陈洪新已年近七旬。望着故乡和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深情的说:故乡养育了我,革命老区怀来是我战斗过的第二故乡。我永远忘不了这片深情的土地……年第5期《杂交水稻》杂志,发表了陈洪新写的《发展粮食生产的必由之路》文章,他较早的提出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中央的注意。老骥伏枥:让海南实现粮食自给年4月,中国海南正式建省,杂交水稻没有大面积推广,这里粮食一直不能自给,每年要调入十几万斤大米。年,海南省委就作出决定:聘请陈洪新担任海南省*府农业顾问,以加速发展全省的粮食生产。当时的陈洪新已经69岁,同时还担任着湖南省*协副主席、全国杂交水稻专家组长,每天有大量工作要做。他决定应聘,为海南粮食自给再做贡献。对陈洪新要去海南这一决定,许多亲朋好友持有不同意见。有人恳切地劝他:“您已功成名就了,留在湖南可坐享清福,何必再去海南冒风险!”子女们也怕陈洪新身体吃不消,劝阻说:“您年老体弱多病,应在湖南离休,享受天伦之乐!”“从战争烽火年代走来,我对解决粮食问题的那份渴望,是其他人难以理解的,所以我一定要去!”就这样,倔强的陈洪新又踏上自己推广杂交水稻的新征程。年,他正式调往海南省,再一次作为南下干部背井离乡,为宝岛和粮食生产呕心沥血,运筹帷幄。几年之间,海南岛就实现粮食自给。在海南他一直工作到76岁,年,经中央组织部批准离休。享受正省部级待遇。陈洪新离休后,举家迁居海南,袁隆平仍念念不忘这位老厅长的知遇之恩,自己每年赴三亚基地育种时,都要去家里探望他。寄语故乡河北战斗的怀来地陈洪新虽然身居海南,他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