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活力的荒野老师的《怀来宣镇南山路连墩列戍之大山口至小山口穿越》一文,得知南山联墩一线,竟然不止有墙体,而且有多处墙体,衔接于墩台之间,很是惊讶。这有点颠覆认知的感觉。活力的荒野老师对南山联墩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事意义、史料依据做了充分的论述,有此一篇,可以不看南山联墩矣。
5月29日,跟随萧艾老师、活力的荒野老师、挨拍的兔老师、傅老师一同行走南山联墩龙宝山村-小山口村段,还是把自己的所见如实记录下来。
回顾了一下,此前有关南山路边垣以及南山联墩,其实是获知了以下信息的:
一、南山路边垣
《隆庆志》卷之六武备载:“嘉靖二十二年(),巡抚都御史王仪奏,讨内帑(国库)银若干,欲于金陵之后筑墙备墩为拱护计。诏下礼部行钦天监来相之(来相风水),相之者谓:‘在九节之外,无伤龙脉,可筑也。’礼部以闻于上,允其请。仪乃委口北道分巡佥事程绶(顺天通州人)董工役墙。自红门东至四海冶,西至羊头山(在八达岭北,也叫桃山)。红门左右备墩十四座,墩墙相连,谓四海有警,举炮火顷刻可以达居庸关。”
不过,嘉靖22年修建南山路边垣,可能并未如《隆庆志》所述,全部完成了相应的工程。《明实录》载:“嘉靖二十二年五月甲子廿一(6.22),命修筑永宁大小红门并柳沟口”,即指修筑上述边墙,应仅修筑了永宁、大小红门、柳沟口处的墙。(参见《看山看水║追寻双界山长城修建的年代》)
二、南山联墩
明《宣府镇志》记载:嘉靖三十五年()兵部侍郎江东疏请修筑南山联墩,从之。其疏略曰:“国家驱除胡元,定鼎幽燕,以宣府为右臂,宣府安则居庸可以无恐。夫何?自开平失守,兴和内徙,宣府遂失门户之防,胡马长驱,延及堂室,难于备御。猾虏自嘉靖二十九年内犯,自镇边城溃墙而出,愈知我中国地理之险易,兵马之强弱,时遣奸细入探道路,以窥伺内地。上廑宵旰之忧,今御使李凤毛所言,修筑南山以安畿辅,诚经国安边大计,宣府目前急务莫有过于此者。先任总督许论与臣交代之时,亦拳拳以南山隘口逼近京畿,极係紧要,早宜修筑为言。随准巡抚都御史张涣,咨开参议张镐相度怀来南山一带地方、居庸东北,自岔道西抵龙爬山止,共隘口一十八处,长亘一百零三里五十步;自岔道东抵四海冶镇南墩止,共隘口一十二处,长亘一百三十里四十步,东西共计二百五十里,折九万一千八十步。每一百五十步筑墩一座,每二十座空内筑小堡一座,令墩*取便携家及邻近农家欲居者,听其通内地隘口,应该设卒守把以防奸细者各添墩一座。其隘口应添大石墙或虎尾小墙者各宜量势修筑,其*役人等俱示以格式,分以尺寸,限以程期,其该用食米盐菜倶以时价折估。总计墩七百九座,墩房七百九间,小堡三十余座,大堡七座,岔道城一座。”
此次修筑南山联墩,仅每隔一百五十步修筑墩台一座,在重要隘口筑有大石墙或虎尾小墙,并没有连续的墙体。
三、南山大墙
嘉靖三十七年,杨愽上书《请增筑各路墩台疏》(《宣府镇志》卷十〈亭障考〉)曰:“......先年守臣建议设立联墩似为得策,但联墩空内宽者三十丈,多者四五十丈,必须能摆守之*人人能用火器方保无虞。但有一二庸懦参乎其间,致虏突入,为害甚重。“
南山联墩的不足,仅仅在两年以后就已经凸显。
为此,杨愽进一步阐述说:“臣近日亲诣阅视各墩,空内已有虎尾短墙。若使推广其制,筑为大墙,则一劳永逸,为利不浅。……于本年八月十二日兴工。……今年不完明年接修,明年不完后年接修。工完之日,听巡按御史阅视,明白具奏。从之。”
自南山联墩修筑两年之后,再次修筑了大墙,即主体边墙。
但是,南山大墙修建成什么程度,尚未见到详尽的资料,根据活力的荒野老师的文章:
《明实录》载:
“嘉靖三十八年()六月癸亥,总督、尚书杨愽条上经略宣大八事:一、宣府、怀、隆、永宁南山一带,西自合河口、东至横岭止,计长一百四十三里。修筑大墙已完三百余丈,未完者宜责令摆边*士分工修筑。”
“隆庆二年(),二月辛卯,总督宣大山西都御史陈其学条上南山事宜。其略言:岔道以东,自青石顶至四海冶火焰山,宜乘春修筑墩台------大山口以东一道,为暗门者六尺------”
就是说,至杨愽奏请修筑南山大墙的次年,南山大墙已经完工三百丈,约合1公里;至隆庆二年,仍在修建。最终这道大墙是否完工,尚未有研究结论面世。
四、长城遗产网上的南山联墩
不过,对南山联墩的印象,还是停留在连续分布的墩台的感觉之中。这一点,除了众多网络文章的介绍外,还有来自遗产网上从延庆延伸至怀来的一座座的孤台给予的印象。
我们的行程,从怀来县小南辛堡镇龙宝山村开始,终点在十八家村。
龙宝山,即《宣府镇志》所载龙爬山,其山在龙宝山村西南。
以龙宝山西西侧的村路为分界线,本次行程自东侧的龙宝山5号边墩开始。这条沟谷,也是一条季节河的河道。
(距离起点0.72km当前海拔m)
自此处向西南的龙爬山眺望,可以识别出的有九座敌台,放大图片,另有一座只剩残基的敌台,共是十座。
拉近镜头,可以看得更清晰一些。
实际上,龙宝山村西的村道往龙爬山上,应有十五座墩台,以及一座城堡。
从上方观察龙宝山5号边墩。
(距离起点0.95km当前海拔m)
墩台之间距离很近,大约在百米左右,与史料记载的步相合。
这是龙宝山4号边墩。这座墩台周边,有环形的田梗,掺杂着碎石。这一带为*土地带,除了这一线的长满荒草的结实的田梗,基本都是连续的梯田,梯田之间的田梗,也是纯*土质,因而这环形掺杂碎石的田梗,很是奇怪,基本可以判定是护墩院。
(距离起点0.99km当前海拔m)
而5号边墩与4号边墩之间的田梗,极似曾经的简易墙体。
龙宝山4号边墩的护墩院墙。
(距离起点1.03km当前海拔m)
这些墩台,座落于开阔的妫水河谷地,其北侧有山,其上有宣镇大边以及宣镇的错综复杂的边墙体系;南侧也还有山,内长城的水头长城段即在那个方向。
因此,这段修筑在平坦谷地上的边墙与墩台,易攻难守,很难理解为何要修在此处。
龙宝山3号边墩南侧数十米,一道碎石构成的田梗上,发现有多块残砖。这道田梗与再南侧的田梗也能构成环形。此处的残砖,难道仅仅是意外?不是不同时期多次修筑的遗存?
(距离起点1.19km当前海拔m)
龙宝山3号边墩,台体保存尚好,形似一把座椅。(距离起点1.23km当前海拔m)
这座边墩周围,应当也是护墩院;护墩院内,还有一道深挖的壕堑。
龙宝山2号边墩与1号边墩,保存较差。
2号边墩。各只剩下一个尖锥了。
(距离起点1.51km当前海拔m)
龙宝山1号边墩,剩下一个土堆。(距离起点1.95km当前海拔m)
龙宝山1号边墩与下一个墩台之间,有很长的平整顺直高度平齐的直立的*土带,极似人工铲削*土构筑的防线,其思路与金界壕类似。
(距离起点2.31km当前海拔m)
龙宝山1号边墩下一个墩台是南窑9号边墩,这两座墩台距离较远,超出史料记载的步的距离,也赶出了相邻两座墩台的火炮火铳可以封锁的区间范围,很可能在数百年的变迁过程中,中间消失了一座。
(南窑9号,距离起点2.50km当前海拔m)
南窑8号边墩,往9号边墩延伸的途中,极似萧薄的墙体。(距离起点2.72km当前海拔m)
南窑8号边墩的东北方向,是一座城堡,长城遗产网命名为淘堡。
(距离起点2.87km当前海拔m)
这座城堡规模挺大。只是堡名很是奇怪。
根据活力的荒野老师提供的万历三十一年《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此处应当有一座桃山嘴营寨,而这附近的山,名为桃山,因而,这座城堡应当是桃山嘴营寨,在数百年的口口相传过程中,被简化为桃堡;长城调查时,误记为淘堡,确实有些淘气了。
(距离起点2.96km当前海拔m)
桃堡东北侧是南窑7号边墩,只剩下一个残土堆。(距离起点3.76km当前海拔m)
7号边墩前,有一块文保碑,为“南窑1号边墩”。这一带没有见到单独为墩立碑的,或许想是为旁边的桃堡立碑吧,可惜内容刻错了。假如是为南窑1号边墩立碑,位置又错了。
南窑6号边墩,似乎偏离了坚实的田梗,孤悬于疑似墙体之外。这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距离起点4.00km当前海拔m)
南窑6号边墩近景。(距离起点4.12km当前海拔m)
自南窑5号边墩至南窑1号边墩,共计5座墩台被圈进一座红墙大院之内。
(距离起点4.39km当前海拔m)
南窑1号边墩。
红墙大院南侧,有一道较高的土坝。这道土坝,似经人工铲削。
结合南山边墩历经多次修建,其初次修建时,是实实在在的孤台,台与台之间多无墙体,其间防守由擅长使用火器的士兵摆守;后期修墙时,可能会利用*土地层,深挖壕堑构成墙体,原有墩台间已无高大的土层处,很可能会后退一段距离筑墙,因而将部分墩台撇在墙外。
在行走小张家口-程家窑一带南山路边垣时,墙外大量分布的“烽火台”,距墙体不是很远,视线并无优势,根本起不到传递烽火的用途;如果是敌台,孤台得不到护卫,难以防守,也无必要。因此判断,可能是嘉靖三十五年所修边墩,其南侧的墙体,当为嘉靖三十七年所修大墙。联想此处,或为相同的原因与理由。(参见《看山看水║山外有墙,墙外有墩;墩不守山,墙不护墩——奇怪的南山边垣长城》)
(距离起点4.99km当前海拔m)
过南窑1号边墩,墩台走向从刚才的西南-东北走向,折向基本呈东西走向。
十八家22号边墩。(距离起点5.15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21号边墩。(距离起点5.29km当前海拔m)
墩台之间,有高出两侧地面的土垄,疑似为连接两墩的简易墙体。
十八家20号边墩。(距离起点5.43km当前海拔m)
这些墩台,或者曾经包砖,或者顶部铺房为砖木结构,沿途发现大量残砖与瓦片。
十八家19号边墩。(距离起点5.56km当前海拔m)
台顶有分明的残砖。
十八家18号边墩。(距离起点5.71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17号边墩。(距离起点5.82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16号边墩。(距离起点5.94km当前海拔m)
两座墩台间的田梗,疑似简易墙体。
(距离起点6.06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15号边墩,上方的土层摇摇欲坠。在长城遗产网上,这些墩的大小尺寸,远比实地观察的要大。在长城普查后的三十余年里,由于农田耕作的影响,这些敌台日复一日地受到侵扰,规模在不断缩小。或许有一天,还有一部分墩台会消失。
根据活力的荒野与挨拍的兔两位老师的介绍,南山连墩跨越葡萄大道时,有两座墩台痕迹全无,被新修建的公路吞没了。开发商或施工单位大胆妄为,地方*府不作为,导致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距离起点6.20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14号边墩。
(距离起点6.29km当前海拔m)
14号边墩近景。这座墩台似乎也被撇在了墙体外侧。(距离起点6.34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14号边墩东立面,顶部保存着良好的拔檐砖或铺房墁砖。
(距离起点6.37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11号边墩。(距离起点6.71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10号边墩。(距离起点6.82km当前海拔m)
自十八家9号边墩始,墩台在一行树丛下延伸。(距离起点7.38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8号边墩。这座墩与9号墩之间,有保存较差的墙体,其外侧地面比内侧地面明显低一个台阶,因此,这道墙也是在*土台地上铲出来的,并非夯土筑成。(距离起点7.49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7号边墩。(距离起点7.61km当前海拔m)
7号边墩东侧,有明显墙体。
(距离起点7.66km当前海拔m)
部分墙体,构成7号边墩的环形护墩院墙。(距离起点7.69km当前海拔m)
墙体跨过公路。
(距离起点7.81km当前海拔m)
原来竟然是又一座城堡,十八家营寨。这座城堡,长城遗产网未标记,《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记录有十八家营寨。
(十八家堡墙,距离起点7.87km当前海拔m)
城堡有一座南门,保存有完好的城门洞。
城堡北墙。
城堡西南角的长城保护标志牌。保护牌为明长城(连墩列戍)。看来,虽然遗产网未标识,但文物部门还是知道这座城堡的。
城堡南墙。
(距离起点8.00km当前海拔m)
城堡南门,为安全起见,门已封堵。
(距离起点8.04km当前海拔m)
堡门内侧的大槐树。
过城堡继续向东,沿途的墙体。
(距离起点8.70km当前海拔m)
墙上开了一扇门,这道墙现在还能起到人家院墙的作用。(距离起点8.75km当前海拔m)
墙体外侧的地平面,比内侧的地平面低了很多,就是说,这道墙是在*土地层上铲出的很高的台阶,而不是夯土筑就。
(距离起点8.87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6号边墩,已经岌岌可危,一场暴雨,或者一声惊雷,或许就能将其破坏。(距离起点9.22km当前海拔m)
6号边墩也落在墙体之外了。
十八家5号边墩。这座墩台像是由一段连接墙,与主墙体连接在一起;其自身也是凸出于主墙体之外。(距离起点9.71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4号边墩。(距离起点9.84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3号边墩。(距离起点9.99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2号边墩。(距离起点10.18km当前海拔m)
十八家1号边墩。(距离起点10.30km当前海拔m)
小山口4号边墩。
(距离起点10.41km当前海拔m)
跨过村路,站在*土丘陵,或许是*土墙体之上,东望,是小山口堡。
这座城堡在长城遗产网上也做标识,《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记载为小山口营寨。
(距离起点10.52km当前海拔m)
城堡西南侧,有一个大土堆,略比南墙偏北,或许是一座护城墩,否则,倒是给敌虏一个向城内攻击的借力点。
(距离起点10.60km当前海拔m)
村内龙王庙,用来祈雨的吧。
(距离起点10.90km当前海拔m)
东北角台,即小山口2号边墩。
(距离起点11.04km当前海拔m)
城堡西北角台,即小山口3号边墩。
(距离起点11.20km当前海拔m)
位于村内的小山口1号边墩,因为在村中,破坏最为严重。
(距离起点11.77km当前海拔m)
小结:
1、南山边墩并非全是孤台,部分地段是有墙体的。
2、没有墙体的地段,墩台是有护墩院的。
3、有墙体的地方,墩台密度较小;没有墙体的地方,墩台密度较大。
4、保存较好的连续墙体,主要是利用*土地层,经过人工铲削构筑,因而墙体内外形成明显的落差。
5、部分墩台被撇在墙体之外,应当是修建有先后的原因,如同小张家口-程家窑一带南山路边垣墙体外侧连续分布的“烽火台”。
6、龙宝山村至小山口村,计有城堡3座,分别是桃山嘴营寨(淘堡)、十八家营寨(长城遗产网未记录)、小山口营寨(长城遗产网未记录)。
-5-29,6月1日补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