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详解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中国实践10个典型
TUhjnbcbe - 2021/8/5 5:29:00
北京重点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中国实践10个典型案例(详解)

转格山生态01-06-5

6月3日,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北京联合举办发布会,对外发布了《IU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IU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使用指南》中文版,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出席发布会并讲话,IUCN副总干事斯图尔特·马格尼斯发表视频讲话。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Solutions,NbS)是指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自然的和经改变的生态系统的行动,有效和适应性地应对社会挑战,同时提供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效益。IUCN提出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8大准则及8项指标,倡导依靠自然的力量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社会挑战。

据了解,自然资源部与IUCN开展合作,组织翻译和出版了上述标准与使用指南两个文件,并结合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与实践,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10个代表性工程,总结形成了中国实践典型案例。10个案例分别是:官厅水库流域治理、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云南抚仙湖流域治理、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保护修复、钱塘江源头区域保护修复、江西婺源乡村建设、黑龙江黑土地保护性利用、重庆城市更新、广西北海陆海统筹生态修复和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这些案例涉及自然、农业、城市等生态系类型和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对我国乃至全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地化应用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

案例一、官厅水库流域治理

项目背景及问题

桑干河与洋河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汇合为永定河并注入官厅水库,水库占地面积80平方公里,是北京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同时具有调蓄径+流、防洪减灾的作用。官厅水库流域同时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通过查询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北京大学联合开发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工具BIA,区域内动物种类繁多,其中IUCN物种名录收录的极危物种1种,濒危1种,易危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保护动物6种。流域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区的重要鸟类栖息地,候鸟迁徙路上的“加油站”。

项目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在水源头区,一是流域源头北部山区采石造成山体破损和水土流失;二是永定河源头周边村庄养殖及污水直排污染水体。在滩区,水库滩区被大量无序开垦为玉米地,化肥农药施用量大,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在库区岸带,缓冲带生态系统退化,不完整,连通性差,生境破碎。

官厅水库流域生态修复示意图

目标

全面提升首都战略水源涵养区功能,成为张家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展示区。

措施

先导工程

消除对官厅水库区生态系统威胁,一是分别对餐饮、畜牧养殖等违规污染点集中治理,依法拆除跑马场、鱼馆、农家院等违法经营点家00余处,拆除面积10万多平米,清理垃圾15万吨,清退网箱养鱼30多家;二是强制关停了30个威胁较大的山上采石场;三是当地*府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高站位、强力度,主动对环湖房地产项目进行管控,拆、腾、退出建设用地1.5万亩。

水源区生态修复工程

一是矿山修复治理。对南北山18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山及30个强制关闭矿山进行植被恢复,并要求剩下7个运行矿山全面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进行生产建设。争取*府专项债券3.75亿元,联合多个市场主体对高陡坡治理联合攻关(见图)。

二是植被恢复与河泡联通工程。在官厅水库北岸、永定河入库口区域3万亩范围内,栽培苜蓿等地被植物1万亩,栽植乔灌木多株,构建湿地水泡面积共多亩,构建以水源涵养为主的乔—灌—草—湿复合生态系统,提升水源涵养功能。三是进行河流生境连通性及自然形态恢复。疏通洋河、桑干河和永定河河道,恢复河流顺畅的流通性。同时采用生态工程手段,运用纵向设计和微地形改造技术,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恢复过程中注重河道空间的多样性和河道结构空间的异质性,形成自然河流的蜿蜒形态、深潭与浅滩兼具的格局。资金由当地*府与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采用PPP模式,投资1亿元。

官厅水库植被恢复、河泡连通工程前后对比图

农业结构调整

地方平台公司对官厅水库滩区10万亩农药化肥施用量大的玉米地等,按元/亩的流转费用从农民手中流转集中,形成以葡萄种子培育、种植、酿酒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既提高经济收入,又减少化肥施用量吨,极大地降低了流域内面源污染。

环库区生态缓冲带建设

建设环库30米~米缓冲带,缓冲带由退耕、退渔等还湿地和乔灌草植被带等构成,共完成0平方公里,有效净化了入库地表径流。选择狗芽根、盐地碱蓬、地肤、狗尾草等植物草本植物群落植被群落,以多年生禾草芦苇为建群种,结合香蒲、蔗草等轻盐渍化植物构建湿生草本植物群落,种植紫穗槐、紫藤等耐湿灌木,乔木则采用沙柳、栾树、白桦等本地树种,避免单一树种。资金来源,与亿利生态股份有限公司采用PPP模式投资15亿元、北京水务公司投资3.5亿元,生态环境部投资1.亿元,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奖补资金1.7亿元。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中库滨带区,充分利用现有的缓坡和浅水区,经过人工微地形调整,形成更多适宜不同类型水鸟栖息的生境。选择水流较缓、水位稳定的区域,进行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成片恢复,形成水面和植被交互区域。同时在已破坏的区域,恢复滩涂湿地,构造适宜多种水鸟栖息、觅食和繁殖的不同类型的栖息地,为鸟类另辟适宜生境。在植物带构建的工程中,有意识地恢复球茎类植物和浆果类植物,为鸟类提供食物;在洋河、桑干河汇合为永定河的区域,对现有宽阔河湾进行地形整理,扩大水域面积,形成雁鸭类栖息地;

在重点水质控制区设置人工浮岛,增加鸟类落脚点;在宋家营,对现状芦苇和香蒲湿地进行恢复和质量提升,将已开挖的坑塘分别恢复成具有一定水面的雁鸭类和鹭类栖息地,总面积亩;在京西草原旅游区,对靠近水库岸边的滩涂区域进行植被和水鸟栖息地恢复,面积达10公顷。

流域范围内现有1座风电基座,装机总容量15万千瓦,对鸟类影响较大的1处计划从重点生态节点有序撤出。

成效

一是河湖水系面源污染改善,水安全提升。生态系统净化能力增强,官厅水库水质得到持续改善。年断面达到III类水质标准目标要求。减少化肥使用量89.t/a,减少农药使用量16.5t/a,减少COD排放量37.6t/a,减少NH3-N排放量69.9t/a;

二是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提高。库区植被系统、湿地系统、河泡系统连通性极大加强,生态缓冲过滤带功能显现,生态完整性增强。修复后植物种类达种,出现成片的轮叶狐尾藻和金鱼草生长。动物种类达5种,其中,鸟类种。遗鸥、凤头鸊鷉、灰鹤、赤麻鸭、天鹅等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在迁飞过程中也在此停留;

三是经济效益显著。葡萄年产量10万吨,葡萄产业总产值达15亿元。库区旅游业收入持续增加,年怀来县旅游收入达3亿元,同比增长1%。

讨论

本项目通过对库区植被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过程,有效解决水质水安全、防灾减灾、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NbS四大社会挑战(符合准则1),总结出一系列可辨识、可操作的解决方法。其流域尺度上从源头到农区到库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修复,体现了设计基于尺度,即在更大的空间尺度(流域)上统筹各类要素治理(准则)。考虑了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可行,公众广泛参与(准则3、、5)。实现短期与长期、生态与经济发展、生物多样性与碳排放权衡(准则6)。与北京市开展协同治理,并将生态保护修复纳入*府战略规划,实现NbS主流化(准则8)。

案例二、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

贺兰山风光

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消除了对生态系统强烈破坏的矿山开采等人类干扰;对保护区及周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恢复,从而提升景观的荒野程度;对生态廊道进行了修复与拓展,保持或提升生物多样性;拟考虑重新引入利用雪豹或狼物种和生态过程,采用再野化的范作式,让自然力量在生态修复中发挥作用。

贺兰山横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处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土高原的交界处,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50余公里,东西宽0~0公里,最宽处60公里,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千百年来,贺兰山这座绿色生态屏障,拦截着西伯利亚寒流的东进,阻挡着腾格里沙漠的入侵,有效保护了*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既是我国八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中唯一位于北方的中心,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有野生维管植物种,特有与近特植物6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35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脊椎动物有5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1种;昆虫1多种。

十八大以来,*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习近平总书记在年7月、00年6月视察贺兰山时指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须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直到彻底解决问题;要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资金投入累计多亿元,其中“宁夏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程总投资53.66亿,中央财*奖补资金0亿。

问题

位于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地带的贺兰山,历史上经受过高强度放牧和长时间序列露天及井下矿山开采等大范围、剧烈的人类活动干扰,造成脆弱的生态系统进一步退化。保护区建立后快速增长的贺兰山岩羊种群,过度啃食植被。

目标

还贺兰山以宁静、和谐、美丽。

措施

按照“安全、生态、景观的顺序”治理破损地貌,消除人类威胁;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增加荒野程度;修复景观斑块之间的通道,增加连通性。使贺兰山自然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增强。另外,发展葡萄庄园生态文化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贺兰山区域示意图

(一)关闭上百座矿山等人类活动点,停止人为活动进一步破坏

宁夏通过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关闭退出矿山企业1家,整治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点处、保护区外围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开发点5处、煤炭集中加工区处,修复治理面积余平方公里。另外,通过“封山禁牧”恢复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已经完成了1户和人的移民,并且转移了5万头牲畜,整体退牧面积达到了33.33公顷。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7座矿山全部退出,露天开采矿山通过剥挖坑回填、渣台分台阶、平整、覆土、播撒草籽等措施,基本完成了地形重塑、土壤重构和植被恢复;井工开采矿山采用井硐回填封闭、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影响区域植被恢复等措施完成了生态修复,完成治理面积公顷。另外,对位于贺兰山内的古拉本镇进行了整体搬迁和生态恢复治理,累计拆除各类违章建筑物公顷以上,完成治理土地面积0公顷。

通过上述人类活动的退出及生态修复工程,为恢复贺兰山破坏前的生态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大范围的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1.消除安全隐患,采取地质灾害消除、历史遗留废弃矿坑治理、行洪沟道整治等措施,在不阻断生态廊道、动植物迁徙通道的前提下,“依山势、顺山形、随山走”,依形就势恢复地形地貌,减少滑坡、洪灾等安全隐患。

.采取种质资源归集、珍稀树种扩繁、低山水源保育等措施,保护以青海云杉为主的水源涵养林以及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典型自然地段和典型自然景观,维护干旱山地自然生态系统。采取移植驯化和组织培养等技术,维护珍贵稀有植物繁殖群体,特别是扩大四合木、沙冬青、蒙古扁桃、野大豆等植物群落。

3.按照降水分布规律,在年降水00毫米以上的高山区域,播撒适生乡土树籽;在年降水00-00毫米区域,草灌乔互补混播;在年降水00毫米以下区域,分析退化草种类型,补播草籽草种。

(三)增强景观的连通性,修复因采矿而破碎或狭窄的生态廊道

在南北核心保护区之间因采矿活动占用,仅剩狭窄的生态廊道连接,不利于动植物交流。参考周边生态系统,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及原有自然植被恢复,重建自然生态系统,扩展原自然保护区内较为狭窄的生态廊道,扩大生物栖息地,使破碎景观连通性增强。以可能引进的雪豹等顶级捕食者及黑鹳、金雕、大鸨、雀鹰等珍贵稀有动物生存环境为目标,重建系统完整的食物链为目标,对栖息地进行恢复。共修复矿山开采废弃,87公顷,使保护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连通性增强。

(四)发展生态产业

强化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至00年依法全部关停贺兰山脚下农业灌溉地下水井,采用节水灌溉。修复废弃矿山、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土地,建设葡萄文化长廊,种植酿酒葡萄57万亩,建设生态酒庄86家,年产葡萄酒1.亿瓶,蹚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如图3是原采石场上建立起来的葡萄酒庄园。

贺兰山葡萄园种植基地

成效

(一)贺兰山退化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植被总体表现为增长趋势,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植被覆盖度增加了0%。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天然的云杉、油松和山杨中,山杨林是青海云杉林火烧迹地上的一个演替阶段,终将被青海云杉纯林所替代,云杉和油松面积、蓄积量增长,山杨则是减少的,说明保护区内森林群落处于正向演替。

贺兰山现在灌木林恢复面积超过了年的面积,分布的灌木大多数属于国家级保护植物,由于退牧前的牲畜过度啃食,几乎接近零生长,而且30%的株丛不同程度地出现枯枝,有的甚至整株死亡。退牧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扁桃出现,当年新长出的嫩梢平均长度达到35cm,有的甚至达到60cm以上,冠幅平均增长35cm,结实率提高10%。

(二)生物多样性增加,固碳能力增强

数据显示,通过退牧封育、封山育林等自然恢复措施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更新,动植物种群明显增加。在贺兰山南部峡子沟一块样地,修复后新发现具代表性的植物霸王(当年生苗)1株;主要野生动物岩羊、马鹿等种群的数量不断增长,由年的1.6万只和只分别增加到现在的5万只和7只。

另外,据专家测算,通过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石嘴山市贺兰山保护区范围内,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显著提升,固碳总量从年的11.0万吨上升到年的1.69万吨,增加了33%。

(三)绿色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

当年采矿的矿主(煤矿、砂石矿)变成今天的葡萄园庄主,从采矿破坏生态到修复矿山种植节水葡萄,实现绿色转型。贺兰山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构建多功能农业景观,年综合产值30亿元,吸引游客50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近10亿元。其中,先后有0多家酒庄的多款葡萄酒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奖项。贺兰山东麓已经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葡萄酒产业每年可提供1万个工作岗位,工资性收入近9亿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生态旅游业发展,贺兰山下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龙泉村仅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已达5万人次,村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1.万元增加至年的1.9万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讨论

1.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

再野化是国际上新兴的一种生态保护修复方法,强调生态修复的过程导向和动态性,以及自然力量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本项目修复时,考虑到未来重新引进雪豹等顶级捕食者以控制数量过多的岩羊可能性,并积极修复黑鹳、金雕、大鸨、雀鹰等珍贵稀有动物生存环境,以逐步重建完整的生物链和食物链为目标,对栖息地进行恢复,并消除矿山、过牧等人类活动威胁以增加荒野程度,修复、连通、拓宽保护区内的生态廊道。

这些系列措施,体现了再野化保护核心荒野地、增加荒野地的连通性、保护和重引入关键种(包括大型食肉动物)、适度允许自然干扰的发生、降低人类干扰和管理程度、拆除部分人工基础设施等核心理念,代表了国际上先进前沿的理念与做法,能够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提供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

.将重新引入雪豹作为一场大型科学实验

根据北大李娟博士使用全球雪豹分布位点进行的全球雪豹栖息地模拟,贺兰山和阴山都是“潜在”雪豹栖息地,年贺兰山管理局在贺兰山北部拍到了雪豹脚印,年3月在阿拉善左旗(更靠近贺兰山)牧民救助了一只雪豹。以解决贺兰山岩羊数量过多引起的生态系统退化为目标,重新引入大型食肉类动物的方法,是国际前沿科技。那么,引入什么类型的兽类动物,雪豹或狼?是直接放归靠自然扩散,还是建立半野生环境的繁育场,让动物个体在繁育场中产仔,训练并野放幼崽?使用顶级食肉动物进行生态修复的理论依据是“级联效应”,然而关于到底是什么因素调控有蹄类种群,科学界还有争议,到底是上行调控,也就是食肉动物在控制?还是下行调控,也就是植物资源的限制?

针对上述国际前沿科学问题,以生态环境修复名义重引入雪豹,还需要系列多学科科学论证。建议将贺兰山重新引入兽类动物项目作为一场科学实验,纳入正在编制的《自然资源部十四五科技规划》中,争取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跨学科联合攻关。

3.主流化

00年颁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01-年)》将贺兰山生态保护和修复纳入*河重点生态区(含*土高原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地方*府也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0年)》《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年)》《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作方案》《宁夏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作方案》等系列规划方案。宁夏还成立的第一个环境资源保护法庭--贺兰山环境资源保护法庭,从国家到地方战略、计划、法律监督等各方面推进NbS主流化。

案例三、云南抚仙湖流域治理

抚仙湖位于云贵高原,属滇中盆地中心、南盘江流域西江水系,流域内有抚仙、星云二湖,流域总面积.9平方公里,位于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中的“无量山—哀牢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是维系珠江源头及西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区域协调发展和滇中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保障。抚仙湖是我国蓄水量最大、水质最好的贫营养深水型淡水湖泊,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长期保持I类水质,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备用水源。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分布维管植物6种;年~年度监测共记录得鱼类物种3种,与历史资料综合共计记录得8种;在动物地理区划上,抚仙湖属西南区云贵高原区,该地区记录有种鸟类。通过查询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北京大学联合开发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工具BIA,抚仙湖5公里半径范围(含星云湖)内有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名录收录的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种,易危物种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二级保护动物6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种。

抚仙湖由于其独特的低纬高原构造,动态水流少、其换水周期理论值超过00年,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湖水一旦污染,极难恢复。00年,抚仙湖曾大面积暴发蓝藻,水质由Ⅰ类降为Ⅱ类。属于抚仙湖流域的星云湖蓝藻水华频发,水质重度污染,一度降为劣Ⅴ类水。

云南省*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抚仙湖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使抚仙湖一湾碧水得以永续,多年来进行了不懈努力。年,抚仙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程总投资97.8亿元,其中中央财*奖补资金0亿元。

问题

矿山开采、高坡耕种等人类活动,造成山区森林植被覆盖率下降,磷矿山污染及水土流失;坝区大肥大水,耕地复种指数高达00%,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环湖带,鱼塘、耕地等挤占湖滨缓冲带,湿地过滤功能降低;外来物种入侵及天然产卵场所遭到人为活动影响,抚仙湖土著鱼类资源枯竭,威胁生物多样性。

目标

降低水生态环境风险,确保抚仙湖Ⅰ类水质

措施

抚仙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以完整的流域为对象进行生态保护修复总体规划,在优化流域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居民点和工矿企业搬迁、畜禽养殖场关停、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入湖河流污染治理等先导工程。在此基础上,考虑入湖污染主要是由地表径流带入,其中以氮磷钾为主的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为甚,在山上、坝区、湖滨带和水体分别采取修山扩林、水污染防控、污染过滤以及保护治理措施。

湖域生态系统循环示意图湿地规划项目组绘

四个保护修复治理单元及1个子项目分布图

1

山上修山扩林

为强化山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功能,采取三方面措施:

1)退耕还林。按照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优先原则,开展退耕还林.05万亩,植被类型以适应性较强的清香木、*连木、香樟、红豆杉、雪松、滇朴、樱桃、桃、梨、杨梅、香椿11个树种和红枫、滇牡丹个农作物品种为主。

)石漠化治理。对6.3万亩石漠化区进行恢复治理,植被类型为清香木、*连木、香樟、滇朴等,林下间种植金银花等适宜石漠化地区生长,有经济价值的作物。

3)矿山生态修复。流域内主要矿山类型有磷矿、粘土砖石场、石灰岩采石场等。对个约亩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

山上植被恢复

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为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开展抚仙湖径流区耕地休耕轮作和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烤烟、蓝莓、除虫菊、香根草等节肥节药型作物,以及水稻、荷藕等具有湿地净化功能的水生作物,发展绿色农业。对抚仙湖坝区常年种植蔬菜的5.8万亩耕地全部进行了土地流转,年种植水稻0.万亩、荷藕0.33万亩、烤烟万亩、香根草0.万亩、蓝莓0.8万亩;星云湖径流区年调减蔬菜种植面积6余亩。通过项目实施,每年可削减纯氮吨、减少78.9%;削减纯磷吨,减少63.63%;每年节水万立方米、节水率1%。

3

湖滨缓冲带建设

抚仙湖湖岸线总长约.8公里(对应湖面高程17.5米),缓冲带总面积约亩。为提升湖滨缓冲带的污染过滤功能,在完成缓冲带内亩退田还湖和村庄搬迁的基础上,开展三类工程:

1)缓冲带规模化生态修复工程。根据不同区域湖岸坡度、土地利用方式等差异,在湖滨宽米不等的范围内,选用红柳、滇朴、香樟等8个当地树种为基础树种,同时搭配云南樟等其他树种,以及灌木与草本植物,构建乔—灌—草复合系统,并开展鱼类保护区及鸟类栖息地建设、缓冲带功能展示区及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程、湖滨清理及沙滩保护等工程。

)环湖低污染水净化工程。由环湖生态透水净化带建设工程(块状下凹式绿地、垄沟状下凹式绿地和碎石床组成)、入湖沟渠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及入湖河流河口区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三项组成。

3)已建河口湿地与湖滨带优化工程。对缓冲带内种植的乔木、灌木等植物进行日常养护,重新补种以及水生植物收割等。

湖滨缓冲带湿地

湖体保护治理

抚仙湖流域土著鱼种类数不断减少,外来鱼种类数不断增加。据调查,年~年的土著鱼减少了11种,降幅%;外来鱼增加了17种,增幅%。以土著鱼类鱇浪白鱼(Anabariliusgrahami)资源的衰竭和外来鱼类太湖新银鱼资源的增长最为典型。为此,抚仙湖流域湖体保护治理工作主要是生境保护与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具体包括:

1)重点保护栖息地沉水植物,对栖息地遭到破坏的区域采用本土物种的沉水植物进行恢复。

)通过设置碎石堆、沙砾区等方法模拟鱼类偏好的活动场所来恢复底质。

3)对鱼类产卵场的溶洞出水口进行保护,并对底质破坏处进行底质修复。

)在抚仙湖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划分为春鱼洞、矣马谷、陡爬坎三片,使用围网、浮标人工圈定面积为5平方公里的小水域,每年投放鱇浪白鱼种鱼万尾,苗种投放规格为15克/尾以上。

成效

1

风险降低,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扭转

年~00年上半年,抚仙湖水质稳定保持I类,抚仙湖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营养状态指数分别下降了19%、1%、13%、60%、%,透明度和溶解氧分别上升了19%、7%,国控、省控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保持%;星云湖水质由劣V类改善为V类,总磷、氨氮、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了61.7%、51.%、37.0%、.%、33.6%,国控、省控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从16.7%提高到66.7%。林业植被恢复7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3平方公里。抚仙湖流域森林覆盖率从3.95%提高到39.5%,林业蓄积量增加39%;星云湖流域森林覆盖率从3.6%提高到5.65%,林业蓄积量增加10%。

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经调查统计,抚仙湖湖体挺水生植物增加到1种,消失0多年的鱇浪白鱼渔汛重现抚仙湖;星云湖渔获物产量由年的吨增加到年的吨。年3月在抚仙湖北岸和星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监测到濒临绝迹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彩鹮5只,“两湖”流域已成为鸟类的栖息地和越冬场,区域内动物种群丰富,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提升。此外,增殖放流也一定程度上抑制蓝藻水华,氮磷污染物通过固态方式带走,进而实现削减湖内污染物的效果,估算带走湖内污染物总氮70吨/年,总磷9吨/年。

3

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严格按照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和种植标准,发展生态苗木、荷藕、蓝莓、水稻、烤烟、小麦、油菜等节水节药节肥型高原特色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工矿企业全部退出抚仙湖径流区,重新布局在径流区之外的工业园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稳定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和物流产业;打造集“医、学、研、康、养、旅”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集群,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从农业劳动向旅游服务转变。

讨论

1

NbS的教科书

抚仙湖项目是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准则设计基于尺度教科书般的展现。首先在流域尺度上(NbS的景观尺度)整体规划,将确保珠江源头水生态安全及抚仙湖Ⅰ类水质保护屏障作为项目总体目标;其次在治理单元尺度上(NbS的生态系统尺度)进行设计,围绕总体目标及各地理单元存在的问题将整个流域划分为山上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区、坝区水污染重点防控区、湖滨带水污染过滤区、湖体保护治理区四个保护修复治理单元,在治理单元尺度上确定参照系统,进行设计;最后在子项目尺度上(NbS的场地尺度)进行施工,每个治理单元内,根据设计的功能整合不同部门子项目,进行施工。教科书式的体现了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活样板

06亿立方水的抚仙湖是流域之汇,流域范围.5万公顷陆域是湖泊之源,湖泊及其流域山水林田湖村组成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它们互为条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生命共同体,发挥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山水林田湖相生相克,阴阳互根,只有阴阳调和,方能万物而生。

3

NbS主流化

为了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开展抚仙湖径流区耕地休耕轮作和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烤烟、蓝莓、除虫菊、香根草等节肥节药型作物,以及水稻、荷藕等具有湿地净化功能的水生作物,发展绿色农业。对抚仙湖坝区常年种植蔬菜的5.8万亩耕地全部进行了土地流转,年种植水稻0.万亩、荷藕0.33万亩、烤烟万亩、香根草0.万亩、蓝莓0.8万亩;星云湖径流区年调减蔬菜种植面积6余亩。通过项目实施,每年可削减纯氮吨、减少78.9%;削减纯磷吨,减少63.63%;每年节水万立方米、节水率1%。

风险犹存

抚仙湖属高原断陷湖泊,径流区陆地面积仅为水域面积的倍,汇水面积小且无外流域补水,流域多年连旱,导致抚仙湖水位大幅下降、蓄水量持续减少;加之,抚仙湖面山陡峭,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仍然存在;更甚,流域内人口稠密,流域平均人口密度为云南省的两倍,人为污染威胁大。目前湖泊水体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值已经接近Ⅰ类水质的上限,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并没有完全解除。生态环境破坏容易治理难,恢复生态花费的资金投入不知比当初损害时要高多少倍。滇池就是一面镜子!

抚仙湖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贫营养淡水湖泊,目前,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已经无法找到I类水质的大型湖泊,而抚仙湖至今仍然保持了清澈纯净的I类水质,如果抚仙湖一旦被污染,那么就意味着全国将有一半以上的优质淡水资源被污染。面对如此脆弱和重要的抚仙湖,我们要加强风险意识,预防先行,久久为功!

案例四、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保护修复

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流域地处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境内,西连乌兰布和沙漠,南临*河,东部毗邻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部与阴山山脉和乌拉特草原相接,包含河套平原的广大地区,流域总面积约1.63万平方公里。乌梁素海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是*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也是荒漠半荒漠地区罕见的湿地。世界八条鸟类迁徙通道中的南亚、西南亚——中亚和东南亚——澳大利亚两条通道在此交汇。乌梁素海流域处于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地区,承担着调节*河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气候等重要功能,是*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同时,流域腹地的河套灌区是中国三大灌区之一和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是引领国家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重点区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

乌梁素海流域既是*河中上游最大的农业用水区,更是最大的自然净化区,每年经三盛公水利枢纽灌溉耕地1万亩,最后全部退入乌梁素海,经其净化后由乌毛计泄水闸统一排入*河。乌梁素海曾经接纳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灌溉退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水质日益恶化,生态功能逐步退化,对*河水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年~01年湖区水质一直徘徊在劣五类,其中年乌梁素海水污染达到顶峰,湖区一度爆发大面积“*藻”。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两级*府,在持续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基础上,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为*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01年巴彦淖尔市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年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程总投资57.6亿元,其中中央财*奖补资金0亿元。

问题

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矿山开采等原因,加上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退水的大量排放,流域内沙漠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水环境质量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严峻,导致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损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作为重要生态屏障的功能不断下降。

目标

实现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升“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能,保障*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

措施

根据流域内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和主导生态系统类型,分成乌兰布和沙漠、河套灌区农田、乌兰山、阿拉奔草原、环乌梁素海生态保护带、乌梁素海水域6个生态保护修复单元,针对各单元主要生态问题,在消除不当人类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切断点源污染的基础上,将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系统治理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并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社会资本合作。

1

分区域系统治理措施

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分区示意图

1)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

针对沙区生态系统脆弱、土地沙化极易反弹、防沙带屏障还不牢固等问题,实施草方格沙障固沙、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沙障固沙、滴灌浇水、机械平整沙丘等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工程,并开展梭梭林接种肉苁蓉、施用腐熟有机肥等产业治沙工程,防治沙漠东进。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区域治理前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区域治理后

)河套灌区农田综合治理

针对河套灌区农业面源污染、耕地土壤盐碱化加剧等问题,一方面实施排干沟污泥疏浚、建设多塘净化系统、建设生态驳岸和生态浮岛、生态补水等工程,提升排干沟水质,减少入湖污染物。另一方面,开展农田控药、控水、控膜,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

3)乌拉山生态保护修复

针对乌拉山矿山环境问题突出、林草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开展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整治和植被恢复措施工程,改善乌拉山受损山体的地质地貌环境,提高水源涵养功能。

乌拉山矿区治理前

乌拉山矿区治理后

)阿拉奔草原生态保护修复

针对阿拉奔草原退化加速甚至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采取撒播草籽、围栏封育、禁牧等措施,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开展草原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程,主要种植草种为沙葱和驼绒藜等禾本科植物,减少入湖污染物和泥沙量,防风固沙。

5)环乌梁素海生态保护带治理

针对环乌梁素海生态保护带功能退化问题,在湖滨带建设水源涵养林,对生态脆弱的固定半固定沙丘进行撒播草籽、围栏封育,建设鸟类繁殖保护区,实施湖区河口自然湿地修复与人工湿地构建工程,在芦苇密集分布区域打通输水通道、疏浚污泥,提升滞水区域水动力条件。

湖滨带生态拦污工程

6)乌梁素海水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针对乌梁素海内源污染严重、水面萎缩等问题,加大生态补水力度(每年3亿立方米以上),采用网格水道、活水循环等措施打通湖区的通风通水条件,增加湖区库容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开展芦苇、沉水植物收割及资源化利用;开展湖区立体化养殖,通过自然养殖达到食物链清除湖体营养元素;划定鱼类禁捕区;实施底泥疏浚、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工程。

网格水道疏浚工程

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乌梁素海流域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水土光热组合条件得天独厚,绿色农牧业资源优势是最大的发展优势。长期以来,农畜产品品牌“小”“散”“乱”,“河套”名声在外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为此,当地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创建并全面打响“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生态旅游和生态水产养殖。

3

撬动社会资金,创新融资模式

项目创新设立专项产业基金,采用DBFOT(设计、建设、投资、运营、移交)模式具体实施,通过“项目收益+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收益”方式实现资金自平衡,进而引入社会资金、组建项目公司,实现市场化运作。巴彦淖尔市*府授权平台公司代表*府方出资和对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基金管理进行公开招标。由中标的基金管理公司发起,市属国有公司与中标投资人共同出资,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项基金与项目中标人共同出资成立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投资有限公司(SPV)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具体负责项目的整体设计、施工、运营和融资等工作,并明确移交退出机制。专项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

成效

1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物多样性提升

截至00年底,依托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已完成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面积万余亩,有效遏制沙漠东侵,阻挡泥沙流入*河侵蚀河套平原。受损山体得到修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恢复60%以上。项目区内河道水动力、水循环水质持续改善。年,乌梁素海整体水质达到V类,栖息鸟类的物种和数量明显增多,目前共有鱼类0多种,鸟类60多种多万只,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嘴鹈鹕,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疣鼻天鹅、白琵鹭等,其中疣鼻天鹅的数量从年的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近千只。

“天赋河套”品牌开启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天赋河套”品牌授权的1家企业53款产品实现溢价5%以上,带动全市优质农产品整体溢价10%以上,河套优质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年,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0.7%。依托“天赋河套”品牌影响,巴彦淖尔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核心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引领形成以各龙头企业为代表的肉羊、小麦、向日葵、生物育种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值达到亿元。试点实施带动了区域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和生态旅游、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生态、经济价值提升,逐步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格局。

3

助推巴彦淖尔进入生态文明建设.0时代

INTRODUCE

该项目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对乌梁素海流域1.63万平方公里范围实施全流域、系统化治理,形成“一带(环乌梁素海生态保护带)、一网(河套灌区水系网)、四区(乌兰布和沙漠、乌梁素海、阿拉奔草原、乌拉山)”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了自然生态系统要素的空间结构、提升了重要生态要素的生态功能。巴彦淖尔已从河湖污染防治保障人类健康的生态文明建设1.0时代,进入流域多要素系统治理提升生态功能的生态文明建设.0时代,并积极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3.0时代发展。

讨论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全球标准》提出八条准则,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充分体现了NbS的特征:

1

聚焦多目标,基于不同层面和尺度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形成了多功能景观。

项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全地域治理,通过分区精准施策,兼顾流域内粮食生产、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等生产、生活和生态多重目标,实现了区域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促进。夯实了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山、水、林、湖、草、沙”的要素稳定性,提升了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之间“田、渠、林、草、湖”的要素协同性,强化了区域和流域生活、生态、生产空间之间“人、地、业”的要素整体性,初步达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采取技术、经济、管理等综合措施,形成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格局。

该项目实施不仅设计了技术方案,而且充分考虑经济可行性与管理制度合理性,创新投融资机制与实施模式,吸引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由市级*府统一协调实施和监管,确保协同共治、专款专用。通过锁定*府支出责任(中央、自治区、市级财*奖补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投入,采用“一体化”公开招标形式确定投资人,创新运用产业基金+项目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运行模式,利用市场化方式化解资金压力、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生态修复实力,实现“资源资本化、生态产业化、治理长效化”的治理目标。此外,巴彦淖尔市委市*府推动建立*河流域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协作机制,开启共抓*河生态大保护、携手现代农业大发展的新征程。

3

开展生态监测与风险防控,以跨学科专业和知识为支撑,便于交流复制和推广。

该项目开展了生态环境物联网、传输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动态监测流域各生态要素的状态,建立生态风险管控体系,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项目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等相关理论思想,能够以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为基础,以问题识别、目标设定、工程布局、措施优选、适应性管理为抓手,根据流域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成为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流域治理的典范,探索出的经验与模式能够为类似区域提供借鉴。

案例五、钱塘江源头区域保护修复

一、背景千岛湖位于浙江淳安境内(部分位于安徽歙县),流域正常水位库容量达.亿立方米,水域面积.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米,最大深度米,是我国的特大型水库,水质始终保持全国重点湖库前列,是长三角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世界上岛屿最多的人工湖泊,在水资源安全保障、优质生态产品供给、防洪减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年起,为杭州等下游城市1万居民提供饮用水,入选首批五个“中国好水”水源地之一,饮用水源地的战略地位明显。千岛湖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国家*山-怀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维管植物6种,脊椎动物和昆虫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3%,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列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浙江省*府高度重视千岛湖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多年来全力打造千岛湖“天下第一秀水”。年,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列入国家第三批试点,淳安县总投资5.08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筹措到位资金39.69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亿元,各级财*资金.03亿元,其他资金10.66亿元。淳安县充分整合财*资金,集聚优化县内国企,争取世行贷款资金额度,引入阿里巴巴基金会、民生通惠公益基金会、万向信托、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等社会力量,建立“千岛湖水基金”的创新资金和社会共治模式。二、存在问题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过量施用农药化肥等因素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是千岛湖水质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松材线虫等有害生物的传入对区域林业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临湖地带度假公寓等挤占水域,水环境生态安全受到威胁。三、治理目标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恢复和维持水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水环境生态风险,确保千岛湖水质安全和生态安全,努力形成湖泊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淳安模式。四、主要举措千岛湖以全流域为对象进行生态保护修复总体规划,立足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性治理,在优化流域生态、绿色农业、空间布局基础上,开展农村居民点搬迁、工矿企业及畜禽养殖场关停、入湖河流污染治理等先导工程,实施临湖地带整治、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及矿区生态治理。1.加强空间规划和管控严格落实水环境功能区划,强化临湖一公里范围规划研究,启动湖区及周边自然山水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编制,发布临湖地带建设管控办法,确定千岛湖米高程湖岸线以外0米范围为禁建区,0米至米范围为严管区。科学评估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格局,以水质提升为目标,识别优先治理范围和生态治水措施。.污染源头防控千岛湖水质近三年呈下降趋势,地表水总氮、总磷超标,平均水质以中营养状态为主。因此,流域湖体保护治理工作主要是防治以面源污染为主的氮磷盐输入。(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通过实施“化肥农药双控、畜禽养殖综合整治、农废再利用”等六大工程,采用精准施肥、覆盖作物、蜜源植物种植等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设置景观型生态拦截沟、生态浮岛等,形成“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处理”的有效模式减少污染物入湖,实现化肥农药减量、畜禽养殖综合治理、农废资源化利用等治理目标。()河道生态改造。采用生态治河方法,选取适宜的河湖植被开展护岸建设等措施,防洪清淤,构建河湖生态走廊,恢复河流生物多样性,注重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营造亲水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3.临湖地带整治对半岛小镇、JW万豪、清心岛等17个项目分批实施临湖地带生态修复,绿化美化软化沿湖绿道、山林植被和交通道路两侧,营造人工湿地、浅滩、沙洲等半自然化的人工形态,实施千岛湖珍稀植物园、汾口镇生态湿地公园等修复项目,以自然恢复为主,利用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来改善生物群落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修复(1)开展森林保护及林相改造工程。划分林地保护红线,实施宜林地造林和迹地更新、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森林彩化及多样性提升等工程,优化森林结构,保障森林生态。()森林病虫害防控。开展松材线虫防控工程,清理病死木和枯死松木,开展树干注药工作,总体提高森林质量。(3)补植恢复植被。完善林分结构,通过人工造林、直接补植和经济林改造等措施,对荒山荒地进行造林绿化,推进森林彩化、美化、珍贵化建设。5.矿区生态治理(1)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开展县域风险隐患排查,全面开展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避让搬迁项目等工程,对裸露山体进行复绿修复,对地质灾害、公路水毁路段实施治理,减少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整治。对33座废弃矿山进行综合整治和尾矿库治理工作,选种刺瑰、狗牙根、美丽胡枝子、盐映木等根系发达、适应性强且养护管理较粗放的品种。6.探索社会共治和创新金融模式针对面源污染治理,引入国际上有效的管理模式与资金机制——水基金模式,由阿里巴巴基金会和民生通惠公益基金会联合出资万,建立千岛湖水基金,采用全国首个针对水源保护的慈善信托+商业信托架构,由万向信托作为受托人,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作为科学顾问,以水源保护为目标,结合商业手法,投资有益于水源保护的生态农产品、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文创项目等生态产业,打造“千岛清泉”品牌,引导村民从生态护水的行动中获得经济收益,初步建立多元参与的社会共治模式和自我造血的可持续资金机制。五、取得成效1.流域风险大幅降低,生态环境进一步向好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年,全县化肥使用量较年减少1.08%,农药使用量减少13.1%,化肥农药使用趋于合理。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趋于成熟,在鸠坑乡、下姜村等地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区域性示范推广,打造稻鸭”“稻鳖”共生体系,发展绿色农业,实现“肥药双减”。关停生猪、肉鸡等养殖场面积11.65万平方米,建成家省级美丽生态牧场;回收废弃农药包装物39.8吨,无害化处置3.96吨;年共打捞水上垃圾吨,其中上岸集中处置垃圾吨,有效地控制了污染入湖。完成水土保持项目5.9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占比降至7.5%,完成安阳乡、大墅镇等5条生态拦截沟建设,水土保持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城乡污水提标排放。完成8个乡镇建成区以及51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提升改造0个农村无动力治污终端设施,全面实现污水零直排。同时,对湖区船舶、景点污水处置进行提标改造,实行船舶污水排放、收集、处置智能化、全过程管理。流域生态统防统治。全县拆除各类生态敏感点及环境不协调建筑38.85万平方米,58宗51亩已出让未建设类土地全部退出或永久管控,极大地减少了临湖建筑的增量。完成河道综合整治86.6公里,建成水文化节点16个、藻类浮标站3个、入湖口水质自动监测站6座,水治理工程开始往深层次推进。水质安全持续提升。出境断面和国控断面水质为优,水质在国家61个重点湖泊(水库)中名列前茅。.生态安全稳步落实,森林彩化扮靓淳安淳安县森林系统修复面积11.63万亩,目前淳安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8.63%,林地保有量.06万亩。00年完成清理枯死松木0吨,针剂注射30万瓶,并对松林疫情进行全面监测,实现了“春花、夏荫、秋色、冬景”的森林生态景观效果。3.尾矿安全隐患消除,生态景观不断优化完成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生态转移搬迁35处,涉及农户户人,治理恢复、复垦土地面积达50公顷。生产矿山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入库率、废弃矿山治理率及矿山粉尘防治率均达到%。通过生态治理恢复,有效防止尾矿水入湖,保护千岛湖生态环境。淳杨线K3+(施工前)淳杨线K3+(施工后).多元参与机制初具规模,助力绿色发展千岛湖水基金与蚂蚁区块链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对采用生态护水措施的农产品进行可溯源认证,开展流域护水保护亩,“千岛清泉”品牌统一销售认证的大米、茶叶等农产品,示范项目农户增收约30%~0%,通过品牌赋能、对接市场,带动千岛农品销售10万+。“千岛清泉”品牌护水农产品搭建护水治水参与平台,与淳安县五水共治指挥部联合招募民间河长并提供保护能力培训、面源污染相关培训超过3人次,研学旅行课程及活动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杭州)专业区域中心评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精品课程”,并被中国林学会授予“千岛湖水源地保护自然学校”,为近千人提供了自然教育课程、公益丰收节、音乐节、千岛湖马拉松赛等护水主题生态体验活动。通过媒体宣传、品牌传播、企业合作等举措,提升了千岛湖水生态保护的社会影响力,触达公众万,并11,30人次参与公益实践。

左:企业公益团建;右:民间河长培训

六、讨论一是严格遵循NBS实施流程。本案例以千岛湖流域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矿山开采以及生活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导致水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这一问题为导向,以流域尺度的科学分析和系统规划出发,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实施最优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及时调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确保解决方案能落地且接地气。二是数字技术助力智慧管理。淳安县基于物联网、智能传感器和专用分析软件,建设综合性自动监测体系,连续、实时获取入湖口总磷、总氮等水质监测数据,建成国内首个湖泊水质水华预测预警系统,极大地提高淳安县水环境预警能力。千岛湖水基金与蚂蚁金服合作开发的“护水宝”小程序,利用区块链和AI技术,通过数字平台将*府机构、农户、公益组织、科研机构、企业链接起来,助力农业面源治理生态措施大范围标准化推广,并为农产品进行可溯源认证,打造可持续的生态产业链。三是千岛湖综合整治任重道远。千岛湖属于深水型水库,生态系统一旦受污染过度而失衡,部分重要生态功能将极难修复。因此,须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充分协调城市化、产业聚集、旅游开发等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科学划定特别生态保护区域,加大千岛湖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管理力度,通过千岛湖水基金这样的多元参与平台搭建各利益相关者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渠道。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坚持综合防治、防重于治,流域治理优先于局部治理,采取工程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生态修复与污染防治相结合、湖泊治理与河网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深度保护千岛湖一江碧水。

案例六、江西婺源乡村建设

引言

婺源县位于江西东北部,皖浙交界处,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传统村落与明清古建遍布乡野。巡检司村便是其中一处自然资源优良、耕读文化厚重的徽州古村落,是赋春镇严田村现辖的5个自然村之一。受盆地内有限资源和经常性局部灾害的影响,巡检司衍生了以整体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持续利用为目的的“生态节制”行为,包括土地节制(顺应地形建村,不破坏自然格局)、植被节制(保护风水林,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水资源节制(维护水口,挖塘蓄水、建筑存水)等方面,堪称农业时代基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巡检司长期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稳机制和传统的农业生态景观被破坏,人口大规模外流,面临逐渐凋敝的困境。年,上饶市、婺源县和赋春镇各级*府领导开拓创新,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活动,创造各种条件,引进了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带领的设计团队。团队以“保育本底、植入激活、新旧共生、与民共荣”的理念,开始在巡检司村实验“望山生活”——践行一种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有乡愁的生活实验,探索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以绿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践行生态文明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以诗意栖居、生态优农、全域旅游、研学实践和文创艺术五位一体的望山生活正在巡检司村生根开花,在为城市人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带动了乡村的振兴,自然生态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高效利用,凋敝的乡村和社区重新焕发生机。巡检司案例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中国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

1

问题

河道的渠化硬化,化肥农药的滥用破坏了自然本底;产业发展滞后,村民收入低;青壮年大量流失,土地撂荒严重,房屋日渐凋敝,村内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设施短缺,文化教育落后;乡土遗产景观未能得到有效保护,村民认同感及归属感越来越弱。

目标

在强调生态优先和保护自然的同时,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优势,完成望山生活实验,推动乡村振兴。

3

措施

在系统梳理自然及文化本底的基础上,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同时重塑乡村治理秩序,践行“望山生活”五位一体的理念,即诗意栖居、生态优农、全域旅游、研学实践与文创艺术。理念的核心在于建立新的城乡关系与供给策略——生态系统服务,即将人类的生存、健康与自由的福祉,建立在生态系统的安全、健全与丰饶之上,引领人们重新认识乡村生态系统的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城乡共荣。

巡检司总平面图1.完善生态基础设施

构建海绵国土,完善生态基础设施是践行“望山生活”的基础。本案例中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保护并修复以陂塘-低堰-水圳为核心的古代水利遗产。这些微型水利系统保护了自然的水过程和水格局,实现了水源涵养、地下水回补、雨污净化、雨涝调蓄,同时满足生活和生产用水。

古堰修复前后对比图

二是及时阻止了河道的渠化硬化工程,保护自然河床,从而维护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净化面源污染,补充地下水。

三是保护并修复了水口及水口林。水口是村庄的水系交汇处,在其一侧营造较高地势,并种植水口林,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同时调节了小气候。

.重拾传统农业智慧

巡检司优农基地重拾传统农业智慧,通过休耕、轮作、秸秆还田等措施恢复地力;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与农药,确保作物的绿色安全;充分发挥农业空间的复合功能,同期建设开放式竹林养鸡场、蜜蜂养殖场等,“以种带养,以养促种”,从而保护与恢复了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

巡检司村民采茶图

3.重塑诗意栖居生活空间

村庄建设总体规划采用“插队与拼贴”的形式,即改造旧宅基地,“插队式”地引入衣锦还乡的城市居民,并用“拼贴”的方式规划新民居与服务设施。

旧宅修复对比

建筑改造方面汲取徽派建筑采光隔热、存水去湿的博弈智慧,保留并修复了天井,打通墙体采用落地窗来通风采光,保护原有木雕的同时发挥其去湿功能。

望山生活馆、汇秀桥改造前后对比

对破损的汇秀古桥采用传统榫卯结构进行修缮,改危桥为廊桥,既保证了建筑材料的可回收利用,又恢复了交通与游憩功能。

巡检司汇秀桥风雨廊修建前后对比(00,01)

保护并修复徽饶古道的片石铺装,促进雨水下渗,并与快速的区域交通相结合。

沿村路修建明渠,与河道连通,解决排水问题,并在出水口设计曝氧池,通过水流与瓦片的碰撞使水体复氧。

街道改造前后对比.打造生态产品

在全域旅游方面,规划了三公里的遗产廊道与解说系统,串联了巡检司及周边三个古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研学实践方面,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在此挂牌,理想人居与乡土景观研学也持续开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现场教育基地。

全国市长研修学院现场教学基地落户婺源巡检司理想人居与乡土景观研学

在文创艺术方面,策划了全国首届“望山田野舞台”、中国首个5G乡村艺术生活馆等活动,共获得0多万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详解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中国实践10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