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执*长达三十三年的赵惠文王不幸去世,享年四十四岁。由于太子丹泰国菜年少,太子丹之母威后便顺势主持了国事。
赵惠文王之时,秦国已突破了崤函天险,完全压制住了韩、魏二国;南方的楚国,自从楚怀王被骗死在秦国过后,就再也无法与秦相抗衡;燕国因子之之乱差点被齐灭国,虽然在燕昭王时一度崛起,但他去世后就迅速跌落凡尘;东海之滨的齐国,齐闵王之时差点被燕昭王所灭……。这么梳理了一圈,除秦国外,战国七雄就唯有赵国还未经历过重大挫折。尤其赵武灵王在位期间,大力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使得赵国*事力量剧增,在整个东周都显得独树一帜。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天下局势如此,秦、赵之间的冲突已无法避免。赵惠文王在世时,秦国就屡屡为难赵国。不过,凭借众多的贤臣良将,赵惠文王牢牢守住了祖先基业,没有让秦国占得更多便宜。
可如今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年少,威后又是一介女流,这让秦昭襄王看到了希望,立刻派兵前来讨伐赵国,并攻占了三座城邑。秦兵大举入侵,令赵威后极为惊慌,不得不送出幼子长安君作人质,换来了齐国的援*,才击退了秦*。
秦*还未退去时,赵国北部边境突然又传来一个坏消息:燕武成王封宋人荣蚠(fén)为高阳君,准备让他率兵攻打赵国!秦、燕两国对赵国同时夹击,这摆明了是一场早就串通好的阴谋。
疲于应付秦国入侵的赵人,再度向齐国求援。不过,这次赵人并没有请求援*,而是要请一位良将——安平君田单。当年,正是田单率领齐人击退了燕国入侵者,让齐国成功复国。如今要对付燕国,没有比田单更合适的人选了。为此,赵人主动送给齐国济水之东的卢(今山东长清西南)、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三座城邑,另外还有五十七处小城镇。
付出这么大代价,只为齐人田单,这让众多赵国将领心里顿时不平衡了。
马服君赵奢听说了此事,马上找到平原君,愤愤不平地说:“国家缺人哪里到了这种地步!您求安平君为将,却割让了这么多城池!这些城池,都是将士们流血流汗从敌国手中夺来的,如今您却将它们白白送给齐国,只为让安平君作主将!再说了,您为何不任命我为主将?我曾因抵罪居住燕国,燕人任命我为上谷(今河北张家口怀来县)太守,燕国通往上谷的要塞,我全都知道。百日之内,天下诸侯之兵还没集结起来,我就已攻占燕国全境了!为什么还要让安平君来赵国当主将呢?”
赵奢原本不过是主管征收田租的官吏,因为平原君的推荐才得以高升。公元前年,在众多赵国名将都畏战的前提下,赵奢本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率赵*急行*两天一夜赶到阏於(或在山西和顺西北),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秦*,从此一战成名。作为赵国名将,他不服田单,也属正常:赵国还有廉颇、李牧、乐毅和他等诸多名将,怎么轮得到一位齐国人来率领赵*?
望着气愤填膺的赵奢,平原君有些无奈地说:“将*还是放弃吧,我已告诉国君了,幸亏国君听了我的话。将*不要再说了!”
赵奢却不依不饶,继续争辩道:“您错了!您之所以要得到安平君,是认为齐国跟燕国有血海深仇,他必定会全力以赴。可我却认为并非如此。假如安平君愚蠢,那么他根本就无法抵挡荣蚠;假如安平君聪明,那么他就不会真心与燕国开战。二者必居其一。如果安平君足够聪明,他为什么要替赵国去进攻燕国呢?赵国一强大,齐国就要受到威胁。一旦安平君掌控了赵国*队,一定会让战事旷日持久,当燕、赵都耗尽国力后,那时他才会撤*!”
赵奢这番话有些小人之心的味道,不过确实是有这样的风险。
可此时平原君的地位也十分微妙:新君继位、寡嫂掌权,再出言否定自己,今后如何取信于新君?因此,他最终还是没能听从赵奢的劝谏。
田单来到赵国后,攻占了燕国的中人(今河北唐县,《史记》原文为“中阳”。)和韩国的注人(今河南汝州)等等三座城邑。虽然攻下了三座城池,却没有一座超过三百丈。周代时,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城墙过百雉即为大城。田单攻占的城池没一座超过百雉,更让赵国名将们嗤之以鼻。
在齐国,因为功劳太大,田单早就遭到了齐襄王的猜忌。否则,也不至于赵人一说,齐襄王就很快放他来到了赵国。对于来赵国,田单的真实心理如何,不得而知。可他率领赵*毕竟攻下了三座城池,也没有像赵奢说的那样将战事久拖不决,足以堵住那般不服气的赵将之口。
田单到赵国的次年,赵威后就去世;此时齐襄王也去世了,田单也不好再回齐国。为此,看重田单名声的赵国上层,又任命他为国相。这下,田单整天都与赵国将领打交道,相互间切磋交流的机会也多了起来。
一天,田单恰好看到了赵奢。之前赵奢对自己曾高度不满,田单也知道。为此,田单叫住了赵奢,质疑道:“我并不是不喜欢将*的用兵之法,但之所以不佩服将*,是唯有将*您主张使用大量兵员作战。*队兵员过多,民众就无法耕作,*粮的运输就会供不应求。这是自取灭亡之道,不是我田单的用兵之法。我听说,帝王用兵从来都不会超过三万,可天下却因此臣服。如今将*用兵动辄十万二十万之众,这是我田单不服将*之处!”
田单最为著名的战例,就是在即墨城下采取火牛阵击溃燕*,其后收服齐国人心,追亡逐北,最终将入侵的燕国*队赶了出去,复国成功。在他看来,百姓人心才是最为重要的力量,*队再多,如果人心不附势必也不能长久。所谓“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国家*队规模越大,百姓负担就越沉重,这是典型的自取灭亡之道。
听了这话,赵奢忿然反驳道:“您不只是不通晓兵法,更不了解当今形势。古时,天下有上万个国家。城墙虽然高大,却很少超过百雉;人口虽然众多,但列国都很少能超过三千户。三万*队去攻打这样的国家,能有什么困难?如今古时的上万国家,合并后只剩七个,每个国家都有数十万*队,再用三万*队征战天下,恐怕就得像当年齐国一样亡国了!如今城池动辄千丈、城内至少有万户人家,拿三万士兵去包围这样的城邑,还站不满一个角落,野战就更是不敷使用了,您要这三万士卒干嘛?”
听到这,田单不得不甘拜下风:“我田单确实不如您高明啊!”
齐国一代名将,到了赵国后居然表现得如此平庸,着实令人吃惊。到底是田单名不副实,还是他像赵奢先前预言的那样,有意藏拙?
公元前年,因为冯亭将韩国上*送给了赵国,引发了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长平(今山西高平)之战。此时,田单依然留在赵国。开战之后,赵国先派出老将廉颇前往守卫长平,结果屡战失利。后来因为秦人的反间计,赵孝成王改派赵奢之子赵括担任主将。秦国则趁机偷偷换名将白起担任主将,瞬间打破了战场僵局,将赵*四十万大*围困起来。眼见战场局势不利,赵孝成王急忙派出使者,前往山东六国求援。奈何,由于秦国实在太过强大,敢在此时与赵国结盟的国家是少之又少。
此时,赵孝成王派出田单前往魏国,希望能说服魏国。
见到田单后,魏安釐王直白地说:“秦国答应将垣雍(今河南原阳旧县西北)送给我!”垣雍原本是韩国土地,恰好位于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附近。得到垣雍后,大梁周边将多得一层防护。为了垣雍,长平之战开始后,魏国始终保持中立,没有帮任何一方。秦强赵弱,再加上秦国有许诺土地给魏国,要想说服魏安釐王着实十分困难。
可田单却一眼看穿了形势,立刻指出:“下臣以为,垣雍不过是个空头许诺!”
魏安釐王有些吃惊:“这从何说起?”
田单回答:“秦、赵长久相持于长平之下,天下与秦联合,则赵国必亡;天下与赵联合,则秦国亡。秦人怕大王生变,这才以垣雍引诱大王。如果秦国战胜了赵国,大王敢向秦国索要垣雍吗?”
田单这么一问,魏安釐王愣住了;过了好一会,才老实回答:“不敢。”
田单继续追问:“如果秦国战败了,大王又能强迫韩国献出垣雍吗?”
“不能。”
“所以,下臣才会说,垣雍不过是秦人的空头许诺。”
魏安釐王也明白了其中利害关系,心悦诚服地说:“说得好!”
寥寥数语就能让魏安釐王认可自己观点,足见田单不但对时局始终认识深刻,口舌之辩也远胜常人。这次出使魏国,田单并没能求得魏国实质性的帮助,却让魏安釐王认清了秦人的真面目。后来邯郸被围时,赵人再次向魏紧急求援时,魏安釐王能有派兵之举,就有田单此次出使的功劳。只不过,关键时刻还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立了大功。
出使魏国,不过是田单来到赵国后的一点小亮色,却证明他并没有变成平庸之辈。能在人才济济的赵国担任国相,其实就是赵国上层对他的高度肯定。
田单攻下的三座城池,“中阳”如果就是“中人”,那么即便不是百雉大城,在历史上也是一座重要的城邑——因为中人曾经是战国“第八雄”中山的国都。况且,田单伐燕并没有久拖不决。所以,赵奢对田单的预测,确实有些小人之心。在与赵奢论兵之时,身为国相的田单举出古时帝王出兵不过三万,只是为了反衬赵奢每战用兵太多,并非他真不知时势。不过,田单言语中的漏洞却被赵奢机敏地抓住,反倒被驳得哑口无言。身为羁旅之臣,田单在赵国威信原本就不高,只能向强势的赵奢服输了。可田单的“人心向背”和“好战必亡”理念真错了吗?恐怕连赵奢自己也不会这么想吧!常年征战不休的赵国,如果能切实推行田单的休生养息理念,也许就不至于衰落得那么快了。
田单的一生,在齐国时因为得不到国君的充分信任而没能更上层楼,在赵国时又因同僚排挤无法发挥才干,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此。这是田单的悲哀,也是天下诸多被埋没人才的悲哀。而集齐战国诸多名将的赵国,却从此走向了衰落,岂不是另一种悲哀?拥有众多人才,固然是一种幸运;而让人才都能各施其才,才是管理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