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吏田甲侮辱刚刚进狱的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能复燃吗?”田甲“嘿嘿”冷笑道:“要是死灰再复燃我就撒一泡尿浇灭它。”浇灭它?你想多了!你以为你是谁!结果田甲悲剧了!
韩安国,是西汉梁国成安县人,后来迁居雎阳(今河南商丘)。
他曾经拜驺县的田先生为师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
韩安国曾经担任梁孝王的中大夫。
梁孝王是韩景帝一奶同胞的弟弟。吴王刘濞联合七个封王发动了“七国之乱”的时候,作为韩景帝的亲弟弟,梁孝王不但没参加这次动乱,还任命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带兵在东界抵御吴国的*队。
韩安国老成持重,张羽敢打硬仗,两人相得益彰,配合得当,因此反叛的吴*不能跨越梁国的防线。
叛乱平息后,韩安国和张羽因为配合默契而名声在外。
窦太后对梁孝王这个小儿子十分宠爱,特别允许他自己推举梁国国相以及二千石级别的官员。
而梁孝王也恃宠而骄,他进出京城、到处游猎的排场,就像是皇帝一样。
谁让自己是皇帝的弟弟呢?自己又喜欢张扬。
有人给景帝说了,景帝很不高兴。
做人一定要低调啊!
窦太后知道景帝对梁孝王不满,就怪罪梁孝王的臣下不能阻止梁孝王的行为,对梁国派来的使者也不接见,还派人向他们追责梁孝王的所作所为。
梁孝王很受伤,不就是自己喜欢摆个排场吗!至于吗?
梁孝王派韩安国以使者的身份进京去处理这事。
韩安国进京后没直接去找皇帝和窦太后,而是去了在景帝和窦太后哪里很吃得开的大长公主那里。
当然了,礼物是不能少的。
韩安国见到了公主,就叩拜,并哭着说:“为什么梁王作为儿子这么孝顺、作为臣子这么忠心,而太后竟不能明察呢?
从前吴、楚、齐等七国叛乱时,函谷关以东的诸侯都联合起来向西进*,只有梁王想到太后和皇上在关中,他心里着急,泪流满面跪着送我们六人去抵抗吴楚叛*,吴楚因此没有大举西进,最终被消灭,这都是梁王的功劳啊。
如今太后却因为一些琐碎的礼节就来责怪梁王。
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从小见惯了这种场面,因而出入都清道,禁止行人通行。
那些车马、旗帜本来就是皇帝赐予的,他只不过想借此向边远的小县夸耀,有时在都城驰骋,借此向诸侯炫耀是因为忠君爱国得到的奖赏而已。
如今梁国的使者一来,当即受到追查和责问。
梁王很恐惧,日夜哭泣,不知怎么办才好。为什么梁王尽孝尽忠,太后却一点也不体恤呢?”
大长公主把这些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太后,太后听了很高兴,说道:“把这些话讲给皇上听。”
皇上听了这些话,心结才算是解开。
人与人之间就是缺乏沟通,沟通到位,韩安国的努力才算没有白费。
景帝向太后认错,他摘下帽子对太后说道:“我没有管教好弟弟,以至于让母后操心了。”
都是自己亲生的,窦太后心里当然想平等对待,见大儿子这样,做母亲的也就释然了。
从此梁王和景帝的关系越发亲近了。
太后、长公主因此对韩安国很感激,赏赐给他价值不菲的财物,韩安国也因此名声更大了,与朝廷也建立了密切关系。
一次,韩安国犯法进了监狱,蒙县(今商丘市梁园区,汉高祖五年(公元前年)置蒙县,属梁国)的狱吏田甲给韩安国索要财物不成就侮辱他。
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
意思是说我以后还会出去,并且发达的,你不要欺人太甚,到时候你就麻烦了。
田甲嘿嘿冷笑道:“要是死灰再复燃,我就撒一泡尿浇灭它。”
不得不说有些人不懂给自己留后路,把事做绝这是很危险的。
有些人就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自以为是,就像是唐山烧烤这几块料,认为天是老大自己是老二,更甚者以为自己就是老大,不能不说你们想多了!
看看现在身陷囫囵,引发全国人民声讨,这不是自找的吗?
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空缺,朝廷派使者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就从监狱中被起用,担任了二千石级的官员。
人家韩安国真的发达了,这下子田甲悲催了,跑吧!田甲吓得监狱长也不做了弃官逃跑了。
这会轮到韩安国冷笑了,他说道:“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他的宗族。”
这回玩大了!田甲心中万马奔腾,后悔不已,死的心都有,可不能死,不然一大家子人谁养活。
于是,田甲硬着头皮回来了,赤着上身去韩安国处赔罪。
韩安国笑道:“你可以撒尿了!”
这伤害性不大,教育性极强的玩笑让田甲羞愧不已。
韩安国又说道:“像你这样的人值得我计较吗?”接着教育了他一番。最后还是善待了他,不过从此以后,田甲再也不会小瞧任何人了,谁能知道别人的以后会是怎么样呢?
在韩安国任内史以前,梁孝王喜欢佞臣公孙诡,想任命他为内史。
窦太后知道后不同意,命令梁孝王让韩安国做内史。这才有了韩安国从监狱内起用的一幕。
公孙诡、羊胜怂恿梁孝王向景帝请求做皇位继承人,并增加封地,怕朝廷大臣不答应,竟然暗地里派人刺杀朝廷大臣。
这简直就是作死的节奏啊!
景帝听到了公孙诡和羊胜等人的阴谋。就派使者去抓捕他们,要求务必抓到。
要知道朝廷中肯定在各封国有大量的“特务”人员,就是梁孝王手下的臣子也有朝廷的探子,不然景帝怎么对下面的事了如指掌呢?
景帝派了十批使者,对自丞相以下的人家进行全国性的大搜捕,结果搜了一个多月也没有抓到。
原来这两个人躲藏在梁孝王那里。
韩安国知道后就去见梁孝王,哭着说:“主辱臣死。大王因为没有良臣,所以事情才闹到这种地步。请大王赐我一死。”
真有意思,很多古人喜欢哭,韩安国为了梁孝王就哭了几次,看来这种表达方式能够显得情真意切,让人信服。
梁孝王说道:“何必这样吗?”
韩安国继续泪流满面,问道:“大王您自己揣度一下,您和皇帝的关系,比起太上皇(刘邦的老爹,刘邦登位后封老爹为太上皇)与高祖皇帝以及皇帝与临江王的关系,哪个更亲近呢?”
梁孝王说:“我比不上他们。”
韩安国说:“太上皇与高祖、皇帝与临江王都是父子关系,但高祖皇帝说:‘提着三尺宝剑夺取天下的人是我’,所以太上皇始终不能过问*事,住在栎阳宫。
临江王是嫡长太子,只因为他母亲说错一句话就被废黜太子降为临江王,后又因为侵占祖庙墙内空地,被迫自杀。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皇帝治理天下,终究不能因循私情而损害公事。
如今大王位居诸侯之列,却因听信佞臣的妄言蛊惑,就去冒犯皇上的禁令,扰乱朝廷法纪。
皇上因为太后的缘故,不忍心把大王法办。太后日夜哭泣,希望您能改好,可是大王您却始终不醒悟。
这样下去倘若太后一旦仙逝,大王还能依靠谁呢?”
话还没说完,梁王潸然泪下,向韩安国忏悔说:“我现在就把公孙诡和羊胜交出来。”
公孙诡、羊胜知道后就自杀了。
这件事就解决了,都是韩安国的力量。
从此以后,景帝、太后更看重韩安国了。
梁孝王去世后,共王即位,韩安国因犯法丢了官,闲居在家。
韩安国也不让人省心,三番两次犯法,史料没说因为什么,不过这样看来,韩安国也不是安分守法的人。
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公元前年),武安侯田蚡担任太尉,执掌大权。
原来欣赏韩安国的景帝和窦太后都去世了。这期间韩安国不被任用,一定是让做了让景帝和太后很恶心的事,不然不会在家闲居这么长时间。
韩安国给田蚡关系不错,就送了价值五百金的礼物,估计是当初太后和大长公主赏赐给他的珠宝。
田蚡就向王太后推举韩安国,汉武帝也知道韩安国的才能,就把他召来任北地都尉,后来又让他做了大司农。
建元六年(公元前年)韩安国又被提升担任了御史大夫。
匈奴派人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
大行令(掌管王朝对属国交往等事务的官员)王恢多次出任边境官吏,因此熟悉匈奴情况。
他建议说:“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过不了几年匈奴就背叛盟约,不如不答应,对这种言而无信的国家,干就完了!”
韩安国说:“派*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有好结果。现在匈奴依仗*马充足,怀着禽兽般的野心,迁移如同群鸟,很难控制他们。
汉*千里迢迢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惫,使匈奴得以全力制服我*的弱点。
发兵攻打匈奴有很多不便,不如跟它和亲。”
参加讨论的大臣大多附和韩安国,皇上就同意韩安国的意见答应和亲了。
从现在来看,韩安国的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是一种短视行为。我们善良行事,可贼人亡我之心不死,大多时候的和平都是战争的产物,战争是为和平服务的,退让和怯懦只会招来更大的麻烦。
怕战必败,忘战必危。
结果后来果然如王恢所说,匈奴言而无信,反复无常。
几年后,匈奴大举入侵,杀了辽西太守,入侵雁门,杀死和掳去了几千人,等车骑将*卫青出兵追击时,匈奴人已经从雁门关逃走了。
卫尉(九卿之一,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韩安国担任材官将*,驻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他抓到一个俘虏,说匈奴已经逃远了。
韩安国立即上书汉武帝说现在正是农耕时节,请求撤回屯驻的*队,去农忙。
汉武帝同意了他的要求,毕竟粮食是大事,民以食为天吗,没有粮食什么事都解决不了。
没想到的是一个多月后,匈奴大举入侵上谷(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一带)、渔阳。
此时,韩安国的*营中只有七百多人,这仗怎么打?
结果匈奴掳掠了一千多人以及众多牲畜离去。
这下韩安国悲催了!没事你好好地领兵防守多好,非要逞能提啥子建议。结果造成了这么大损失。
汉武帝大怒,派遣使者责备韩安国。
把他调往东边,屯*右北平。
从此以后,韩安国渐渐被排斥和疏远,而更年轻有能力的卫青等人踏上了历史舞台。
物竞天择,世界在变,你的观念不转变就会被淘汰。
司马迁在评论韩安国时说: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能够顺应形势获得当权者的欢心,同时也有忠厚之心。
但是他贪嗜钱财。原来是个贪官。
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善于推荐廉洁之士,自己贪,可自己不喜欢贪的人,有意思。
不过,韩安国谋略有余,而胆气不足,后来又被匈奴欺骗,损失惨重,上演了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把善良和仁慈给敌人,那是危险又可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