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我的故乡,悠久文化
TUhjnbcbe - 2023/9/11 3:40:00

老家县城里有条狭窄的巷子。听老人们讲,过去巷口北有座火神庙,火巷口的名字就由此得来。

狭长的巷子两头,各通着一条街,巷口南是东西顺城街,巷口北是西堡、中堡、东堡街。巷子不长,中堡街以南是南火巷,以北是北火巷。

在南北火巷口处都有筑有城墙,高高的城墙把城内外分开。城墙和垛口的外边是用灰色的大条砖砌成的,砖与砖之间用白灰灌浆,缝隙之间看上去严密结实。墙砖里面是夯的实实的三合土。城墙历经五百多年风雨侵浸,已经破损了,有的地方的砖也不在了,露出了三合土的本色和雨水冲刷的痕迹。城门呈拱形,高大的门洞上嵌着一块小石匾,匾上的小字模糊的看不清了,只有“长治门”三个字依稀可见。

“长治门”是沙城堡的南门,始建于明景泰二年(年),其城池周长二里四十步,高二丈九尺,宽六尺五寸。东西街长一里五十步,南北街长一里二十步。城池东西南北都有城门,后来其他三个城门都拆掉了,就剩下了长治门在为这座古堡作证。沙城堡属于居庸关以西的重要防御系统,同土木堡、怀来城、保安堡、宣化府形成网格,起着京城屏障的作用。

从明清开始,沙城堡就与京张息息相关,它们一起共同承载着塞外文明的发展。

沙城堡内先后修建了许多寺庙,普安寺、城隍庙、三官庙、关帝庙等就是其中知名的寺庙。各寺庙的殿堂楼阁辉煌,彩绘精美。后来,这些寺庙都改成了学校。沿城内三堡及东西顺城街,街巷相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房舍紧密,大小店铺作坊云集,风味小吃争相叫卖。火巷口一带在当时就是个繁华热闹之地。

年5月,由于官厅水库的兴建,怀来的县城迁入了京张铁路线上的沙城堡。从此,这座古堡名声四起,加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沙城酒业,使古堡风光顿生。

火巷口的长治门,门洞敞开着,迎接着每一天的过往人群。城门静静的,跟随着时代行进,护佑着这里的人们长治久安,太平安康。

我们家是年由顺城街迁入火巷口居住的,火巷口2街3号是我家的门牌号码。巷子里住的居民不算多,每天出出入入,日渐熟悉起来。县城里的人生活节奏慢,那时自行车都还没有成为主流的交通工具,徒步是人们更为常见的出行方式。巷子里的人们见了面,总是要打个招呼,显得十分和气。

火巷口虽窄,但往来的行人很多。两条街上的大小店铺一个接一个。笼箩铺、刻字社、钟表店、理发馆、五交化、百货商场、副食品商店、新华书店、文化馆,还有老字号“永德全”、“天顺成”、“安老九驴肉铺”、“闫皮坊”等。各个商家招牌幌子参差罗列,自见有序,商业氛围浓厚热烈。最吸引人的还有两个具有现代文化气息的地方。一家是电影院,一家是照相馆。这样一来,火巷口无论冬夏,还是春秋,始终显得摩肩接踵的人世喧闹。

电影院是露天的。每当夜幕降临,大人孩子们拎着小板凳,蜂拥而至,在月色朦胧中,和天穹中的星斗一起,欣赏着银幕上的故事情节、人物对白,和那美妙的电影插曲。我家离电影院很近,一出门,走几步一拐弯就到了。那时可没少看了电影,像《柳堡的故事》、《海鹰》、《战上海》、《五朵金花》、《马兰花》等,都是在露天影院里看的。我在那里接受了最形象、最生动的现代电影艺术。

到了夏天的晚上,不看电影的人们坐在商铺的台阶上乘凉,一边聊天,一边听着广播喇叭里播出的评书、相声。在昏暗微弱的路灯下,享受着最简单的文化生活。

照相馆就在我家院子的前边,那时黑白照片、人物肖像和集体合影,是最普遍的拍照内容和形式。在照相馆的影棚里,摄影师前后移动着架在三条腿支架上的相机,对准焦距,日光灯在背景布的前后补光,只听“咔嚓”一声,就把人物定格在底片上了。然后,冲版、修片、洗印、烘干、晾光、剪裁,一张照片就成型了。那时没有彩照,喜欢彩色的就在照片上描上颜色,这就成了那时的彩色照片。

我那时放了学没事,带着一种好奇心,总跑到他们的工作室去观看,看他们如何洗印照片。由于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黑白照片的洗印技术。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一张好的照片胜过一篇文章。”是的,每张照片都有特定的环境,都是对当时人物心境的如实反映。现在,每当从相册里翻出老照片来,真是场景在现,故事和文章都出来了。直到上了大学以后,我才把照相上升到艺术形式来认识。一幅好的作品要通过作者的缜密处理,才会使人感动,才能从作品中表现人物、景物的精神内涵和气质。

历史是因为有了文字才传承下来的。照片更是把环境和人物定格在历史的瞬间,成为永恒。有了照片,一切都更鲜活、难忘,也更真切了。一帧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太多的故事和感动,可见那时的照相馆的作用多么重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故乡,悠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