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节日节气诗第三十四章清明节七绝
TUhjnbcbe - 2023/10/8 22:03:00

陈锦云、曾秀英选编《节日节气诗》正文

清明节七绝—首

十三、清明、清明节(三月上半月)

清明简介:斗指乙,即东南方向,太阳*经为15度。天气清朗,草木开始生长,是春耕春种的好时光。清明后来与寒食节合并,形成特别重要的节日,即清明节。(见季著33页)

清明节,即二十四节气中之清明日,古人往往要祭祖、扫墓,至今某些地区仍然如此。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只有清明节和冬至节两个。(见文化史页)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度·百科·清明节)

清明正当三月。三月又称桃月、晚春、暮春、蚕月、莺月、季春、辰月等。清明节气,一候桐花开,二候麦花开,三候柳花开。惊蛰节气即已开放的桃花,此时开放得异常茂盛,尤其引人注目。花红柳绿,燕舞莺歌,清明是一年中最美丽的节气。诗人触景生情,下笔成文,名篇佳构,目不暇接。

、清明

(晚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节日95页。节令61页。千家诗25页。小学生92页。唐典页。蓝著页。必读页。金盾节日页。四季风光74页。绝句三百首页。历代风景诗页。李元洛唐三页。古今岁时杂咏不载。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页。

杜牧,见元日七绝首《岁旦朝回口号》简介。

清明七绝最佳之作。写清明节出行的所见情景,表达了一种典型的伤感情绪,容易引起共鸣。结构上,起承转合,非常明显。第一句交待情景、环境、气氛,是起题;第二句写出了人物凄迷纷乱的心情,是承题;第三句写出想要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是转题;第四句写出富有诗意的解决问题办法,是全诗的高潮,是合题。语言通俗易懂,没有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极其自然,毫无造作之感,达到创作诗歌的最高境界。

清明节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画像

、东栏梨花

(北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惘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律诗页。宋典页。咏花48页。绝句三百首页。历代绝句页。古今岁时杂咏页,第三句作“惆怅东栏一枝雪”。宋诗选页。

苏轼,见人日七律首《庚辰岁人日作二首(其一)》简介。

原题为《东栏梨花和孔密州五绝(其三)》。好诗。作于熙宁十年()四月,徐州知州任上。寄给继苏轼任密州知州的孔宗翰之作。因梨花盛开而感叹春光易逝、人生如寄,蕴含甚深,有弦外之音、题外之旨。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五记载,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对此诗击节赞赏。第一句写梨花、柳叶之色,第二句写梨花盛开、柳絮纷飞之状,写作角度不同,没有重复之嫌;句式回环往复,渲染春色之浓,加重了抒情色彩,又为下文的抒情蓄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书首苏轼《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诗意同此,一以贯之,可以参看。

清明节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轼(号东坡居士)画像

、阊门即事

(中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节日页。节令47页。蓝著页。唐典不载。历代绝句页。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页。全唐诗卷二四二第页。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襄州(治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洪州盐铁判官。高仲武谓其累代词伯,秀发当时。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不事雕琢,诗体清迥,有道者风。有《张祠部诗集》。见唐典页,小传中一册页,全唐诗卷二四二第页。

上元元年(),淮西监*宦官刑延恩谋去节度副使刘展,刘展起兵,攻陷升州(今南京市)、润州(今镇江市)、常州、苏州等地。第二年田神功讨平叛乱,官兵又趁机到处掳掠。《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八载:“安史之乱,乱兵不及江淮,至是,其民始罹荼*矣。”中唐诗人李嘉祐大体上作于同时、同地的七绝《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可以参看:“南浦菰蒋覆白蘋,东吴黎庶逐*巾。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飞不见人。”张继诗是写登高远眺,李嘉祐诗是写旅途见闻,反映的是同样的社会现实和忧患意识。

此诗反映苏州一带在安史之乱后民生凋弊的真实情况,表达了诗人对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此诗构思方面颇具特色:选取特定的地点——阊门,古城苏州的西门,历来是繁华富庶的象征,如今却是一片劫后荒凉的景象;特定的时间——清明节,本应热闹非凡,如今却不见人烟。这就把苏州地区遭受战祸的惨象反衬得令人触目惊心了。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张继的诗为“事理双切”,“秀发当时,诗体清迥”,颇有道理。

清明节

春草青青万顷田

江苏省苏州市新貌

苏州市一角

、清明感事(三首其一)

(北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千家诗26页。绝句页。古今谈页,作者题为宋朝魏野。宋典不载。金盾节日页。绝句三百首页。古今岁时杂咏页。咏物诗选19页。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页。

王禹偁,见寒食节七律首《寒食》简介。

清明佳节,杜牧踏青饮酒,固然洒脱;王禹偁点灯读书,亦觉有味。贫寒书生,发愤苦读,晓窗书声,传来希望。淡淡四句诗,实话实说,朴素无文,却饱含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况味,令人味之不尽。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未来,读书人理应如此。

清明节

晓窗分与读书灯

、真州绝句五首(其五)

(清朝)王士禛

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

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

律诗页。清典2页。作品选下二册29页。清诗选页。

王士禛,见惊蛰七绝首《寄陈伯玑金陵》简介。

王士禛标举神韵,为清诗之一宗主。康熙元年()春,二十九岁的王士禛任扬州推官,至扬州西南六十里之真州(今江苏仪征),作《真州绝句五首》,皆淡远自然、清新蕴藉的神韵之作。此诗借寒食、清明之际,思念古人,踏上仙掌路,寻访柳永之墓,表达对柳永的缅怀之情,写得含蓄蕴藉,令人一唱三叹。思路层层推进,柳暗花明,尤见巧妙。

仙掌路,仪征县西地名,柳永墓所在地。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云:“(柳)永终为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今江苏镇江)僧寺。王和甫为守时,求其后不得,乃为出钱葬之。”其实柳永葬于真州,而非润州。盖真州、润州之地相接也。另据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七引《古今词话》:“(柳耆卿)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鸠钱葬于枣阳县(今属湖北)花山……其后遇清明日,游人多狎饮坟墓之侧,谓之吊柳七。”(《古今小说》因之有一篇《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柳永墓究竟在何处,姑且不论,惟吊柳七的风俗,古已有之,则至为真实。柳永文学才华突出,然而命运多舛,身后落拓,令人扼腕叹息。但是千百年后,人们争相吊念,以致形成一种风俗,亦可稍慰人心矣。理解此诗,应先了解背景知识。但这样一来,终究觉得隔了一层,不似盛唐七绝代表作之通俗、婉转、流利。

江苏省仪征市柳永塑像

何人为吊柳屯田

江苏省仪征市新貌

仪征市鼓楼

、苏堤清明即事

(南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节日98页。节令56页。必读页。宋典不载,无条目。金盾节日页。四季风光82页。历代风景诗页。西湖诗文40页。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页。中国二十四节气诗词鉴赏页。

吴惟信(生卒年不详,公元年前后在世),字仲孚,霅川(zhàchuān)(今浙江吴兴县)人。南宋后期诗人。作品多为描绘景物之作,诗歌风格淡雅自然。有《菊潭诗集》。见必读页。宋典、小传均不载。又见百度百科?南宋吴惟信。

本诗叙写了杭州西湖清明时节明媚艳丽的美丽景色。有叙述,有夸张,有反衬,婉转地流露出作者对大好春光的依恋之情。三四句没有直接描写游春时的笙歌盛况,仅写“笙歌收拾去”后的余响,让人想象当时满船管弦鸣奏、满堤欢歌笑语的热闹情景,写作角度相当独特。

梨花风起正清明

万株杨柳属流莺

游子寻春半出城

杭州西湖苏堤远景

、清明二绝(其二)

(南宋)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节令62页。宋典页。宋诗选注页。历代绝句页。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页。中国二十四节气诗词鉴赏页。

陈与义,见寒食节五律首《寒食》简介。

作于宣和五年()。时在陈与义以诗见赏于宋徽宗之后、被贬谪之前,名震朝野,春风得意。内容普通,不过是抒发清明时节流连光景的闲情逸致,但是艺术上颇可圈点。卷地风,语出韩愈《双鸟》诗“春风卷地起”句;市井声,则化用*庭坚《张处士仁亭》诗“市声鏖午枕”句等,且又是三一三句式,十分独特,体现其江西诗派“槎牙枯涩”的毛病。但抛字用得很好,全句顿时神采飞扬。抛字为平声、开口呼、爆破音,音节宏亮,生动地写出户外游春的热烈景象。第二句写家中危坐,不去游春,出人意料,写得很冷峻,与第一句的热烈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三四句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全诗语意一波三折,曲折多姿。

杨柳微风百媚生

卷地风抛市井声

、春兴

(清朝)*景仁

夜来风雨梦难成,是处溪头听卖饧。

怪底桃花半零落,江村明日是清明。

节令59页。清典不载。中国二十四节气诗词鉴赏页。清诗选页。

*景仁(—3),字仲则,又字汉镛,自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屡应乡试未第,家贫,早岁奔走四方,以谋生计。乾隆四十一年(),因献诗,授武英殿书签官,例得主簿,后加捐县丞,在京候选。终因贫病交迫,穷愁潦倒,再度往西安依陕西巡抚毕沅,途中病逝,年仅三十五岁。他多才多艺,善于诗词、书法、绘画和篆刻。诗学李白,作风沉郁清壮,婉丽哀怨。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较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见清典页,小传下二册页。

人生酸苦,岁月流逝,不知不觉已到清明。忽听叫卖饧糖,又见桃花零落,内心是悲是喜,一时无法说清也!《荆楚岁时记》:“寒食造饧。”

江村明日是清明

怪底桃花半零落

清明节卖餳(软糖)

、清明日次弋阳

(中唐)权德舆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长。

家人定是持新火,点着孤灯照洞房。

必读页。古今岁时杂咏页,第四句作“点作孤灯照洞房”。

权德舆,见春社五律首《社日兼春分端居有怀》简介。

本诗写清明时节远离故土家人的寂寞惆怅之情。第二句写景尤妙,桐花盛开,葛溪长流,既切季节特征,又暗喻诗人的愁思如葛溪之水绵绵不绝,很是传神。三四句使用从对方写起的写法,和杜甫的《月夜》、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的写法相似,表达效果不错。

桐花,即梧桐树所开之花,是清明节气的代表之花,是自然时序的物候标记。清明时节的*治仪式、宴乐游春、祭祀思念等社会习俗构成了桐花意象的文化内涵。桐花也被赋予祥瑞、爱情等比喻意义。其花语是:情窦初开,在春季里晚开的花朵,有着恬淡的气息。

梧桐是中国古老的树种,实用价值广泛,与生活关系密切;桐花开放,很早就作为典型的物候现象见诸文献记载。《夏小正》:“三月……拂桐芭(葩)。”《周书》:“清明之日桐始华。”《周书》的记载奠定了桐花“清明之花”的地位。宋朝吕原明《岁时杂记》总结了相沿已久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清明:一侯桐花,二侯麦花,三侯柳花。”(百度·百科·桐花)

(明朝)刘崧七绝《题三冈寺》:“石桥流水带人家,紫殿春阴阁岸沙。啼鸟数声山雨歇,门前落尽白桐花。”(详见《明诗三百首》11页)也写到桐花,而且点明它是“白色”的。

自叹清明在远乡

桐花

桐花覆水葛溪长

葛溪新貌

葛溪新貌

葛溪桥石碑

、清明后一日过怀来

(元朝)刘秉忠

居庸春色限燕台,山杏凝寒花未开。

驿马萧萧云日晚,一川风雨过怀来。

元诗三百首10页。

刘秉忠(6-4),初名侃,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祖籍瑞州(今江西省高安市)。大蒙古国至元代初期杰出的*治家、文学家。刘秉忠出身世宦之家,自幼聪颖,十三岁时入都元帅府为质子,十七岁为邢台节度府令史。之后一度弃官隐居,拜虚照禅师为师。后入大蒙古国忽必烈幕府,以布衣身份参预**要务,被称为“聪书记”。至元元年(4年),升任光禄大夫、太保,领中书省*事。至元二年,正式还俗,改名秉忠。至元八年(1年),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至元十一年(4年),刘秉忠逝世,年五十九。累赠推诚协谋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常山王,谥号“文正”。刘秉忠兼备释、道、儒之学,活跃于蒙元初期*坛,对元代*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他对元大都的规划设计,奠定了北京市最初的城市雏形。刘秉忠兼擅诗文词曲,有《藏春集》《平沙玉尺经》等传世。见元诗三百首8页,又见百度百科?元朝刘秉忠。

诗人经过居庸关,过怀来(今属河北,与北京市延庆县接壤),往西北行,时值春日,但山花未开,驿马萧萧,显出凄凉惆怅之情。最精彩处在第四句。体现出来的,虽免不了伤感,更多的却是一番豪气。清明节后,风雨飘摇,奔波国事,其情可嘉。如果没有第四句,整首诗就废了。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

居庸关毛主席诗碑

居庸关雪景

居庸关远眺

春到居庸关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新貌

、清明会饮

(北宋)文彦博

洛浦林塘春暮时,暂同游赏莫相违。

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

宋典页。蓝著页。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天圣五年(7)进士。历枢密副使、参知*事。庆历末因镇压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潞国公。熙宁初,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河阳等地。司马光复相后,为平章*国重事。以太师致仕。有《潞公集》。见宋典页。小传不载。

题目原为《清明后同秦帅端明会饮李氏园池》。此诗叙写会饮的欢乐,抒发诗人无忧无虑之情,格调清新明快,语言自然流畅,是一首写闲适情怀的好诗。三四句是名句。

此处还有(晚唐)李商隐《三月十日流杯亭》(身属中*少得归)(古今岁时杂咏页),(中唐)元稹《清明日汉上忆与乐天辈游》(常年寒食好风轻)(古今岁时杂咏页),(北宋)魏野《清明日书谔公房》(城里争看城外花)(古今岁时杂咏页),(南宋)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三)》(高田二麦接山青)(宋典9页),(唐朝)宋伯仁《清明插柳》(清明处处插垂柳)(节日页。唐典不载,无条目),(明朝)陈子龙《清明》(江南烟雨画屏中)(明诗三百首页)等七绝之作比较值得一读。

暂同游赏莫相违

一任花前尽醉归

、题都城南庄

(中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三新编页。律诗页。唐典页。咏花37页。历代绝句页。李元洛唐三页。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页。最美的节气诗词(春)8页。

崔护(?—),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县)人。贞元进士,官岭南节度使。见唐典页。小传不载。

抒情诗。哲理诗。清明节寻春遇艳,充满浪漫气氛。再寻不遇,充满惆怅情绪。表达了某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令人感伤不已。这也许是此诗流传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吧?至于唐代孟棨《本事诗?情感》所载的关于崔护某年春试落第后于清明日长安城南郊外桃林小屋旁边寻春遇艳的传奇故事,未必真有此事,大可不必当真。语言回环优美,意象典型生动。这是一首典型的节日诗,许多节日、节气诗著作均未收入,十分可惜。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玄都观桃花

(中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千家诗40页。唐典页。绝句三百首74页。

刘禹锡,见春分七绝首《春词》简介。

原题为《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在京城长安。表面上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的权贵。原来十年前,永贞元年(),即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此时刚刚被召回京城。通篇使用比喻写法,以新栽种的千树桃花比喻投机取巧的*治新贵,以填街塞巷的看花人比喻趋炎附势、攀高结贵的势利之徒。寓意明显,战斗性强,触怒了*敌,因此他很快又被贬出京城了。

玄都观里桃千树

、再游玄都观

(中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千家诗41页。唐典页。绝句三百首75页。历代绝句页。李元洛唐三页。

刘禹锡,见春分七绝首《春词》简介。

作于大和二年()三月。与《玄都观桃花》为姐妹篇,距写前诗已十四年。还是使用比喻写法,辛辣地讽刺了新贵们。以桃花比喻新贵,以种桃道士比喻当时打击革新运动的当权者,显示了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除去寄托的意思之外,二诗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十分高妙。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桃花溪

(盛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

绝句7页。唐三全译页。唐典页。四季风光页。绝句三百首11页。历代风景诗页。历代绝句74页。唐诗选73页。

张旭(生卒年不详,公元年前后在世),字伯高,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曾为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相传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时称张颠。所存诗六首,均为写景绝句,以境界幽深、构思精巧见长。见唐典页。小传不载。

此诗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构思婉曲,情趣深远,令人回味无穷。明知故问,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引起读者种种美妙的遐想。第四句为凑足字数和为押韵而增加“边”字,实际上只要前六字即可。构思好,但造句有微瑕。(盛唐)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个“边”字,就用得比较自然。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逶迤流入沅江,相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地理背景创作的。下文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再次暗用《桃花源记》的意境,也取得很大成功。读过《桃花源记》的不计其数,活用其典成功的寥寥无几,令人羡慕。其实为文还是自抒胸臆为主,引用、化用为次的。

隐隐飞桥隔野烟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青溪何处边

、庆全庵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千家诗38页。律诗页。宋典页。咏花40页。绝句三百首页。历代风景诗93页。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宝祐四年(1)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德祐元年知信州,率兵抗元。城陷后,流亡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后元朝迫其出仕,福建行省参*魏天佑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乃绝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叠山集》。相传其曾编辑《千家诗》中的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部分,作为童蒙教材,对后世影响颇大。见宋典页,小传中二册页。

抒发爱国思想,更胜一筹!结合自己的身世,通篇化用《桃花源记》的意境,用典极恰当,极沉痛,并非无病呻吟。

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兰溪棹歌

(盛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绝句44页。唐典页。四季风光93页。历代风景诗85页。李元洛唐三页。金性尧选注明诗三百首9页。

戴叔伦(—),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早年拜萧颖士为师,学习诗文。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颇有*绩。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见唐典页,小传中一册页。

此诗模仿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之乐,令人神往。“半夜鲤鱼来上滩”为画龙点睛之句,尤为生动传神。

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杜牧《蕲州兰溪》之兰溪,在今天湖北浠水,与此处的兰溪不同。“桃花雨”一词,十分生动传神。“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杨柳风”造词手法同此。

金性尧选注《明诗三百首》第9页收录此诗,认为此诗作者系明朝初年右丞相汪广洋(?—1),而且此诗还是汪的代表作。金先生还举汪广洋《东吴棹歌》之二“艇子抢风过太湖,水云行尽是东吴”为例,证明汪擅写棹歌。不知道孰是孰非。

清明节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东城

(元朝)赵孟頫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元诗选注页。元诗三百首80页。

赵孟頫(fǔ,音俯,上声)(1年10月20日—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南宋末年曾任真州司户参*。宋亡后隐居不仕。至元二十三年(年),经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大都,受元世祖赏识,授兵部郎中。此后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从一品秩。在当时“南人”官员中,获得这样高位的人并不多。在赵氏族人眼里,他是“逆子”;在元朝某些蒙古贵族眼里,他是“贰臣”。容易招人忌恨,常常感到官场险恶。自世祖至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朝皆加礼敬。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年)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和戴表元是知己好友,同是推崇唐诗的著名诗家。但就诗作总体成就看,赵胜过戴。赵诗尤以七律为佳。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其书取法钟繇、“二王”、李邕、赵构等,于篆、隶、真、行、草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行书著称;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此外,赵孟頫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见元诗选注页,元诗三百首74页,又见百度百科?赵孟頫。

(明朝)于谦《暮春客途即景》“雨中红绽桃千树,风外青摇柳万条。借问春光谁管领,一双蝴蝶过溪桥”(明诗三百首71页)写作内容、诗歌意境、词汇选择均与赵孟頫诗相近,而思想积极性似乎超过赵诗。可以参看、对比。(元朝)贡性之《涌金门见柳》“涌金门外柳垂金,三日不来绿成阴。折取一枝入城去,使人知道已春深”(金元诗选页),意境、立意与赵诗接近。至于写作技巧,贡诗有如“此时无声胜有声”,基本不见技巧,脱口而出,浑然天成,相当可爱;赵诗一二句刻意渲染,对仗描摹,相映成趣,各呈其妙,也可以参考阅读。

野店桃花红粉姿

陌头杨柳绿烟丝

此处还有(明朝)于谦《村舍桃花》(野水萦纡石径斜,荜门蓬户两三家。短墙不解遮春意,露出绯桃半树花)(明诗三百首71页)七绝一首比较值得一读。

清明节

短墙不解遮春意,露出绯桃半树花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四)

(中唐)李贺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李元洛唐三页。唐典5页。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七岁。其诗表现出自己*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歌意境。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见唐典页,小传中一册页。

咏物诗。写竹名诗。后二句尤其有名。通篇采用比、兴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就表现手法而言,写竹的形态是实,人的感情是虚;而从全诗命意来说,则正好相反,写人的感情是实,写竹的形态是虚。因为诗人写竹,旨在表达自己内心郁积已久的哀怨之情,虚实相生,令人回味无穷。

青光,指代竹皮。楚辞,指代诗人自己创作的诗歌。腻香春粉,指新竹散发的浓烈的芳香,竹节上布满白色粉末。黑离离,指诗人削去竹皮,用墨汁在其上题诗。这种借代的写法,虽然可以增添某些文学性,但要付出使诗意隐晦不清的代价,如果没有解释,读者基本无法弄懂。也不太可取。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刻,那才是最高境界,如王维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牧七绝《清明》,王安石七绝《元日》等。

此诗题目明言新笋,下面李商隐诗题目明言初食笋,新笋于每年清明节前后出土,故此二诗以收入清明节诗歌之列为宜。本书酌量收入咏松、竹、梅、兰花、牡丹花、荷花、菊花等诗,数量虽少,内容很好,大多为精品,按四季时序排列,可为学生创作构思之鉴,系刻意安排者,读者宜用心体会。

斫取青光写楚辞

、初食笋呈座中

(晚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李元洛唐三页。刘学锴、余恕诚著《李商隐诗歌集解》(增订重排本)第一册第30页(中华书局2年11月第2版)。

李商隐,见人日七律首《人日即事》简介。

名为食笋诗,实为咏竹诗。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寄托深沉,措辞委婉,值得玩味。既抒写了自己未谙世事而鹰扬凌云之志,隐喻了对江湖险恶的剪伐之忧,也表达了希望权柄在握者爱惜人才之意。

李元洛唐三一书的文字校对工作很值得怀疑:第二句作“於陵论价值千金”,第三句作“皇都海陆应无数”。李书所据何书?没有说明。似乎是以今律古、想当然之词。

陈锦云、曾秀英选编,年2月1日于瓷都德化

清明节

嫩箨香苞初出林

皇都陆海应无数

1
查看完整版本: 节日节气诗第三十四章清明节七绝